聚力强富美高 决胜全面小康丨王村:小桑蚕编织产业富民梦

2020-04-25 05:37 来源: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记者 崔治国 字号:

图为王村新型农村社区一期居住房。  彭岭 摄

又是春暖花开时,已经搬进新型农村社区居住的射阳县特庸镇王村村五组村民陈风群,每天都会到田头忙碌。陈风群到田头不是种地,而是去养蚕。 

踏步村庄,在郁郁葱葱的桑田里,许多村民埋头施肥。“我家三代养蚕,养蚕收入是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去年养蚕挣了9万多元。”4月14日,陈风群介绍,搬进新房后,村里腾出40亩地,50户蚕农在那里集中建蚕房,他建了600平方米。 

“全村共7500亩耕地,其中栽种了7000亩湖桑,村里有蚕桑大户300户。”王村村党总支书记金文奎说,全村1240户中蚕农1100户,以前农户在房前屋后建蚕房,新型农村社区让养蚕业实现了集聚。蚕桑产业是村里的经济支柱,通过栽桑养蚕和桑苗嫁接,村里建起了蚕丝被、桑葚酒、桑叶茶等加工企业,村民收入也大多来源于此。 

来到王村新型农村社区,宽敞明亮的党群服务中心里,农家书屋、志愿服务驿站、卫生室、便民超市等应有尽有;整洁有序的小区内,栽种着梨树、柿子树等果树。陈风群家的三层小楼,设计新颖,陈风群说,“老房子破旧不堪,十分不便。新房面积近200平方米,家里6口人住,小区环境好,附近有公交车,出行方便,晚上家属还能跳跳广场舞,这些都是以前不敢想的事情。” 

“小区目前已经有120户入住,二期工程还有60户,今年8月份竣工,三期工程计划今年10月份开工。”金文奎介绍,该村入选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第三批试点乡村,获批苏北地区农民住房条件改善第一批省级示范项目。下一步,还将规划建设蚕桑文化展示馆、沧海桑田、收茧篱下、育蚕坊间、桑基鱼塘等项目,让入住的群众既能真正享受到“乡村都市”生活,又能保留原生态的生产方式,在家门口挣上钱。 

在王村新型农村社区向东500米处的蚕桑交易中心,几十名嫁接能手正在用“剪、削、插”等手法嫁接桑苗,“咔嚓咔嚓”的剪刀声和欢笑声交织成一曲动人的乐章。技术员顾全中介绍,合作社创新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先后多次举办蚕桑实用技术培训班,邀请省、市蚕桑专家前来授课,组织农户外出参观学习,引进桑树新品种“选792”“育711”“农桑14”,促进蚕桑业提质增效。 

“通过嫁接后的桑树,可提高产叶量,从而增加农户收入。”顾全中说,以往高峰时刻,合作社嫁接人数达到160多人,而这些人都是附近的村民。其中,有的人一天可嫁接6000支。 

“去年养蚕为家里带来了10万多元的收入,现在我在合作社做嫁接,每天也能挣不少。”王村七组村民陈秀兰说,在这里不仅能挣到钱,还能学到技术。 

据了解,合作社通过百度、淘宝等电商平台,帮助村民销售桑苗,订单收益达百万元以上,线上线下同时发力,带领王村百姓走出了一条致富路。“我们嫁接好的桑苗除了本镇‘内销’外,还销往四川、新疆、陕西等地,并出口越南、乌兹别克斯坦、阿塞拜疆、朝鲜等国家,去年就带动全镇群众增收超千万元。”合作社负责人介绍。 

如今,王村种桑养蚕已形成一条成熟的产业链,从小蚕共育室到蚕宝宝吐丝,从用桑枝喂羊到发展蚕丝被加工业,养蚕路越走越顺畅。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小桑蚕编织富民产业链,村民居住环境明显改善,幸福指数不断攀升,满意程度显著增强。 

“我们共规划新建新型农村社区5个、提升新型农村社区7个,目前已启动建设王村、永兴、北洋、红旗4个社区。正着力打造集‘栽桑养蚕、精深加工、生态旅游、文化展示’为一体的蚕桑特色镇,持续做好农房改善工作,让更多群众乐享安居。”特庸镇党委书记曹平苏表示。

编辑:张伟伟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