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习俗知多少?老盐城人会去插柳条、吃青团和艾饼

2020-04-05 18:15 来源: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赵亮 字号:

“清明节,既是节气又是节日。说它是节气,在于清明同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说它是节日,在于清明节有慎终追远的感伤情怀,清明展墓、礼敬先人,这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4月4日,盐城民俗学者、盐都区图书馆副研究馆员王登佐表示,旧时老盐城人过清明节,会在自家屋檐下插上柳树条、吃青团和艾饼,而踏青的背后也有特别的含义。

“过去各家各户为了缅怀已故亲人,会在清明节前将先人的坟墓整理一新。等到清明时节,再上坟祭奠,以表达对先人的怀念。如果是新坟,家里人还要把酒菜拿到坟前供奉。”王登佐表示,清明节这天,无论大家小户都要在自家屋檐下插上柳树条,寓意“消灾避难”。同时还有上坟插柳,成年妇女有头戴柳叶花和在河边植柳的习俗,坊间传说“清明不插柳,死了变黄狗”。

踏青的含义也不简单。旧时,老盐城的少女时兴清明时节到郊外春游,谓之“踏青”。这天男人们都必须上坟,孩子们可以去沟边河坎拔茅针,青年男子则可以借此机会与男孩子在一起放风筝比高低来取乐。等把风筝放上天后,记着一定要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传说这样能除病消灾带来好运。

“旧时的盐城人不仅白天放风筝,而且晚上也放,有的还会在风筝拉线上挂上串串灯笼,被人们视为‘神灯’,煞是好看。”王登佐说,清明前后,春雨飞洒,各种植物开始抽芽萌发,先民会做出青团、艾饼等时令美食,配上时鲜蔬菜,寓意将春天装进肚子里。除此之外,还有牵钩(拔河)、蹴鞠(踢球)、射柳、植树等户外活动。

“对流传下来的这些习俗应当客观看待,不必拘泥形式。因此只要牢记先人恩泽,常怀感恩之心,即便有些形式没做到位,也不必自责或是去刻意而为之。”王登佐表示,缅怀亲人,贵在心意,重在文明。扫墓祭祖固然是清明节的重要主题之一,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扫墓方式应当更文明、更健康,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比如正在兴起的鲜花祭奠、植树祭扫、网上祭祀、音乐祭扫等摒弃陋习的低碳祭扫形式就很文明。总之,只要有利于崇尚文明的祭祀方式都应该倡导。

编辑:皋艳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