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科技打造疫情防控“硬核”武器

2020-03-12 16:34 来源:新华社 字号:

新华社北京3月12日电(记者 周强、洪泽华、孟宜霏)3月12日,《新华每日电讯》刊载题为《广州科技打造疫情防控“硬核”武器》的报道。  

战胜疫病离不开科技支撑。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抗疫战场上,广州向科学要答案、向技术要方法,将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作为同疾病较量的“硬核”武器,增强了防控工作的主动性,为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提供科技支撑。  

广州科研助力湖北保卫战  

“早诊断”是疫情防控的关键一环,其背后是检测能力的支撑。  

疫情来袭,广州达安基因公司研究员连续奋战,成为全国首批获批生产核酸检测试剂盒的六家企业之一,从研制到量产,仅用了16天。  

快速筛查能力是疫情防控的核心能力。针对核酸检测对设备、场地、操作人员等要求较高的现状,广州多家生物医药企业努力攻关快速抗体检测试剂。广州万孚生物研制的两款产品获科技部推荐进入应急审批通道。  

疫情发生以来,广州科研力量在全国疫情防控大局中逐渐崭露头角。作为华南地区最大的传染病防治医院,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结合临床救治推出的“肺炎1号”方案获广东省药监局批准在全省30家定点医院使用,还在湖北10家医院应用。  

与病毒交锋,和时间赛跑,以广州医科大学钟南山院士为代表的科学家挂帅冲锋,将论文写在抗疫一线。  

1月27日,在广州生物岛实验室,“新冠应对专项”紧急攻关负责人李尹雄、江山平、陈捷凯等签署“责任状”,承诺“用自己全部的职业生涯和科研信誉作保证,保证全部精力投入,任务完成前不考虑发表论文和个人利益。”  

“非典”洗礼铸就科技防疫之盾  

这是一座经历过“非典”洗礼的城市。  

2003年“非典”后,中国科学院首个与地方共建的新型研发机构——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和健康研究院2003年落户广州。2007年,广州呼吸病研究所获批建设我国呼吸病研究领域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钟南山任首任实验室主任。  

“国家重点实验室一直是推动原始创新的重要力量。”满头银发的现任实验室主任冉丕鑫表示,“我们分离出的广州第一例新冠病毒毒株,为后续药物研发、疫苗开发提供重要支撑。”  

一手抓基础研究,一手抓产业发展。广州从华南“医疗卫生高地”走向“医药产业强市”,形成了再生医学、精准医疗和体外诊断等优势产业集群式发展的局面。本次抗击疫情的“生力军”达安基因、万孚生物和金域医学均是本地高校或医院孵化的企业。  

高空俯瞰,广州生物岛呈蝌蚪形状。近20年来,广州将一块四面环水的江心岛建设成为载有200多家生物医药企业的聚集区。得益于产业政策支持,广州金域医学公司已成长为国内第三方医检领域的标杆企业,承担了雷神山医院等关键区域的核酸检测任务,累计检测标本约120万例。  

2003年“非典”至今,广州市科技局局长王桂林一直在科技战线工作,“广州在科技战‘疫’中的表现是近20年积累的结果,体现了全国三大医疗中心之一的应有作为。”他说,接下来广州将加快推进生命科学、生物安全等领域科研布局,提高疫病防控的战略储备能力。  

检验创新驱动成效  

疫情防控是对城市的一次压力测试,也检验着地方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成效。  

近两年来,广州牵建、参建了4家省实验室。作为此次疫情防控科技攻关的“尖刀连”,在中科院院士徐涛主持下,广州再生医学和健康省实验室聚焦药物研发应用,促使磷酸氯喹成为国家第六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临床推荐用药。  

“老药新用”筛选成果的背后,还有“天河二号”超算中心的助力。广州超算中心对已上市药物进行虚拟筛选,给出了30种潜在药物列表。“早日发现潜在药物,意味着对症治疗将成为可能,省实验室正联合市八医院推动P3实验室建设。”徐涛说。  

当前,广州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作为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近三年广州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年均增长88.5%,呈现“专精特新”四大特征。  

疫情考验下,不少科创企业的“黑科技”发挥了重要作用。广州紫川科技打造的红外测温疫情防控系统,可支持多人同时移动测温,有效破解公共场所大客流体温检测难的痛点。  

“从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临床应用到产业发展,全链条创新模式是广州战‘疫’的关键。”王桂林表示,“仅就生物医药产业而言,广州深化高校、科研院所、医院、企业协作,实现了所长、院长到厂长的‘三长’联动。” 

“疫情防控成效检验了广州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的得失。”广州市市长温国辉表示,“广州在疫情中也暴露了一些短板,接下来将以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突破点,推动进入‘科学引领产业’发展新阶段。”

编辑:韦海燕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