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低收入群众挣钱顾家“两不误”

2020-01-03 11:50 来源:​姚雪青 字号:

2019年10月17日,全国脱贫攻坚奖表彰大会暨脱贫攻坚先进事迹报告会上传出喜讯,滨海县荣获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这是国家对脱贫攻坚工作先进典型的最高认可。截至当年9月底,滨海县4.1万建档立卡户、10.8万人已全部脱贫,20个省定经济薄弱村、91个市定经济薄弱村全部达标。这是盐城让贫困群众家门口挣钱,就业不离乡,实现“造血式”扶贫的缩影。

有劳动能力又有就业愿望,为什么会成为贫困人口?市人社局一份调研报告显示:这些贫困人口中有些是家中有老人、病人需要照顾,无法走出家门就业;有些是年龄偏大的妇女,要在家照顾孩子、家庭,不方便到外地就业;还有一部分人由于农业生产需要,不能长时间在外就业。针对这些情形,盐城大力开展“情系民生、援助就业”专项活动,新增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1.5万人,实名帮助7500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

为陪读家长打开就业之门。阜宁县吴滩街道邹圩村四组村民彭守琼丈夫和公婆身体都不好,为照顾家庭和孩子,无法出去工作,全家就指望每月千元低保过日子。不久前,彭守琼经村干部介绍,进了家门口瑞龙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上班,月收入3000多元。“陪读家长的工作时间是弹性安排,每天可以接送完孩子后再来上班。”瑞龙公司生产经理朱海英说。“作为‘阜宁县就业扶贫基地’,瑞龙公司吸收了8名低收入农户就业,政府为此补贴企业1万元。这笔钱瑞龙公司转身补贴给低收入农户。”在阜宁,像瑞龙公司这样的企业有50多家。阜宁还在许多学校周边开设“陪读家长作坊”,带动2000多名低收入农户和陪读家长在家门口谋得更加稳定的生活。

为扎实做好精准脱贫、精准扶贫工作,盐城通过发展产业、投资兴业、吸纳外出务工人士返乡创业等方式精准推动辖区贫困群众、易地搬迁贫困户实现家门口就业和脱贫增收。响水县小尖镇镇长彭加锦介绍,小尖镇设立“扶贫就业车间”3个,吸纳低收入劳动力就业50余人,月均工资3000元以上,还带动周边313名农村闲置劳动力务工就业。

送岗位也送培训,真金白银花在关键处。盐城“送技能培训下乡”比以往更接地气,除家政服务和常见工种外,培训内容还涉及木工、电工、瓦工,贴地服务贴近了农村实际需求,让更多农民能就近就地学技术、可就业。市、县建立了贫困劳动力就业台账 , 实行月度更新、动态管理 , 确保信息“实” 和“准 ”, 并及时收集企业用工信息 , 筛选出适合贫困劳动力就业的工作岗位 , 由各帮扶部门组织人员进村入户 , 将岗位信息送至贫困劳动力家中。根据有就业意愿的贫困劳动力的培训需求,开办电焊工、育婴员、厨师等专业课程。为减轻贫困人口负担,参训人员一律免学费、住宿费,并补贴交通费。针对未就业和灵活就业贫困劳动力,积极引导其转变就业观念,提供就业指导。目前,盐城已累计培训低收入农村劳动力1.64万人次,兑现奖补资金近1000万元。

培育产业是长效脱贫、防止返贫的根本出路。滨海县以发展畜禽养殖、林果经济、“四青”蔬菜等五大扶贫产业为重点,深入实施产业扶贫特色产业引领和低收入农户“五小工程”,开展点穴帮扶累计实施3.28万个到户项目,实现2.4万户有劳动能力低收入农户全覆盖。滨海县天场镇镇长嵇雷说:“小粉坊、小海鲜、小苗圃、小箱包、小排档,最拿手的‘五小’本土创业项目,是低收入群众挣钱顾家两不误重要抓手。”目前,该县已形成了县带镇、镇带村、村带民的产业富民大格局。

贫困群众是脱贫攻坚的主体,只有形成外部多元扶贫与内部自我脱贫的互动机制,才能确保脱贫攻坚路上不落下一个群众。盐城开设“小康路上一起拼”电视专栏,编排勤劳致富戏剧小品,引导群众在思想上脱贫;推出种植、养殖、电商等系列典型,让群众学有榜样、赶有方向;举办田间学堂、农民夜校,让群众增强自我造血功能;开展菜单式帮扶,鼓励有劳动技能的低收入农户到项目库里选项目,并实行保底收益。

如何挖掘低收入农户的潜能,将实施乡村振兴和推进脱贫攻坚有机结合?“我们多管齐下,因人施策,探索促进低收入劳动力有业就、能就业、就好业、能创业的好路子,让他们在家门口‘端起饭碗’。”盐城市人社局党委书记、局长嵇红梅介绍,采用“政府引导+企业投资+贫困户”的形式,提供就业岗位,帮助不能外出务工的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实现了照顾家庭与上班挣钱“两不误”,让一大批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脱贫。

编辑:韦海燕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