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润城乡愁浓——我市全力创建“国际湿地城市”纪实

2019-11-19 06:03 来源: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丁中明 陶秋凤 通讯员 汤中文 花德政 字号:

10月30日15时20分,首批野生丹顶鹤一家三口,从北方繁殖地飞抵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越冬。截至11月10日,约40只丹顶鹤已飞抵盐城。随着气温的持续降低,全球超过一半以上的丹顶鹤将来我市越冬栖息。它们将在此栖息将近半年时间,直到来年春暖花开时,再返回北方生儿育女、繁衍后代。

“鹿鸣鹤舞”的湿地美景更吸引了央视等多家媒体播报,“东方湿地之都”的美誉正在全国传播。盐城是一座在湿地上成长起来的城市,是中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湿地类型最齐全、连片分布面积最大和保护层级最完整的城市之一,黄海湿地已经成为盐城独特的生态名片。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践行“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深入贯彻落实“生态立市”战略,在今年市委召开的七届八次全会上,再次明确了创建国际湿地城市的工作目标,并将其作为自觉践行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的“时代课题”,更好保护盐城沿海湿地的“生态考题”,多措并举,建设一系列湿地保护修复工程,湿地保有量和保护管理水平逐年提升,湿地保护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一系列措施不仅留住了一片片美丽湿地,还留住了一段段美丽乡愁。 

因“湿”而生 积极打造黄海湿地名片 

“盐城是全球8条鸟类迁徙通道之一‘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路线’的重要补给站,每年约有300万只候鸟在盐城停歇、繁殖或越冬,位列该迁徙路线上1030个保护区之首,是目前全球丹顶鹤最大的越冬地,为丹顶鹤、勺嘴鹬、黑嘴鸥、青头潜鸭、黑脸琵鹭、麋鹿等珍稀濒危动物提供了宝贵的自然栖息地,支撑了17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物种的生存,在湿地生态系统类型、规模及鸟类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具有全球重要性。经过多年创建,盐城也成为全国唯一拥有2处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2处国际重要湿地、1处世界自然遗产地的地级市,湿地保护地数量与等级在全国乃至全球均有极重要的地位。”盐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徐增产介绍说。 

我市已初步建立起完整的湿地自然保护体系。目前受保护湿地面积为47.53万公顷,拥有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和国际重要湿地2处,国家湿地公园1处,省级湿地公园3处,市级湿地公园3处,湿地保护小区46处,水源保护地、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等其他形式的湿地保护地13处。其中,盐城湿地珍禽、大丰麋鹿2处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相继成为“联合国人与自然生物圈网络”“东北亚鹤类保护网络”“东亚——澳大利西亚涉禽迁徙网络”成员,并于2002年同时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今年7月,处于南黄海辐射沙洲核心区域的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成功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填补了我国滨海湿地类型自然遗产空白。 

创“湿”有力 聚焦建设东方湿地之都 

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划出45.3万公顷珍贵土地资源,相继建成了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8年,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市委、市政府发出了创建国际湿地城市的动员令,坚持以国际标准为引领,加快建设东方湿地之都,逐步实现城市与湿地的美美与共、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通过公开招投标,我市委托国家林草局调查规划设计院研究编制了《盐城市湿地保护总体规划(2019-2030)》和7个县(市)区的湿地保护专项规划。目前,7个县(市)区的湿地保护专项规划已于今年6月在盐城通过专家评审,《盐城市湿地保护总体规划(2019-2030年)》已于8月9日在北京通过专家评审。同时,我市将湿地保护修复纳入《盐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对全市湿地率、湿地保护率、扩大湿地面积以及河流、湖泊水质、水量等作出了严格的指标要求。 

我市还先后举办了2017黄(渤)海湿地可持续发展与世界自然遗产国际研讨会、2018黄(渤)海湿地盐城国际会议、2019东亚——澳大利西亚极危水鸟与滨海湿地保护论坛,并发布了《盐城倡议》,号召全球探索湿地保护路径,深化国际合作,盐城湿地保护的社会关注度和国际影响力明显提升。 

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与原国家林业部合作的国际项目,已被列入东亚澳大利西亚鸟类迁徙网络和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是全球环境基金(GEF)中国项目示范区。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被纳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是“东北亚鹤类保护网络”“东亚——澳大利西亚涉禽迁徙网络”中的一员。多项综合性科学保护、恢复的行动的实施,筑牢了盐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护“湿”见效 全面对标国际湿地城市 

“国际湿地城市”称号代表了一个城市的生态成就,是目前国际上在湿地保护方面规格高、分量重、含金量足的一个奖项,是一块国际生态招牌,具有国际影响力。而我市也高度重视湿地保护投入,已将湿地保护专项资金预算写入地方性法规,建立了湿地补偿制度,不断加大对湿地保护与修复的资金投入。近5年来,市级财政直接投入205.50亿元,主要用于改善城区整体生态环境、开展水环境综合整治、实施中小河流治理以及河湖水系连通等湿地保护与修复工程。 

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施了“退居还湿”湿地生境提升项目,已完成核心区4225亩、核心区西侧海堤路东侧缓冲区退渔还湿区4500亩、射阳盐场一号水库8000亩、响水旭强光伏项目湿地修复区3000亩的修复工作,为滨海湿地开展退渔(养、种、居)还湿积累了宝贵经验。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了野生麋鹿栖息地针对性的退化湿地修复,通过系统性、创新性项目的实施,麋鹿栖息地环境得到较大程度的改善,植被恢复效果明显。 

建湖九龙口国家级湿地公园认真做好湿地保育和生态修复工作,对规划红线范围内的围网养殖进行清除,围垦塘口进行收储,已完成园区内3000多亩鱼塘、藕塘的收储和拆圩工作,并针对修复重建区内围垦湖荡湿地受损情况,科学使用专项资金,通过地形重塑、水文过程恢复、多塘生态系统重构等方式,有效提升了芦荡湿地的水质净化功能。经监测,上述修复区域的生物多样性已经得到了快速恢复、湿地生态系统也得到了明显改善,生态保护修复的成效逐步显现。 

同时,在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湖九龙口国家湿地公园建立湿地科普馆的基础上,今年投资4000多万元,正在盐渎湿地公园内新建3600平方米集收藏、展示、研究、教育、宣传等于一体的公益性城市湿地主题科普宣教馆,计划2020年上半年正式对市民开放。同时,正在规划建设盐龙湖湿地学校,着力打造以湿地生态环境教育、湿地文化传承等为内容的教学科研基地。 

目前,全市以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依托,与多个国际和国内组织开展合作监测、保护与管理滨海湿地和栖息在其中的鸟类,形成了多项科研成果。同时,通过与高校合作共建的方式,积极引进湿地科研力量,成立了盐城海滨湿地研究院,建成了“中国黄海盐城海滨湿地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成为海滨湿地重要的科研测试平台和数据采集与处理中心,为区域湿地科研监测平台建设打下良好基础。 

全市上下正以创建国际湿地城市为新起点,将城市发展和湿地保护有机融合,充分发挥湿地资源优势,全面加强湿地保护修复,持续优化湿地生态环境,规划到2030年,全市湿地保护率达到70%以上,自然湿地保护率达到82%以上,形成完善的多级湿地保护体系和分级管理体系,湿地保护管理能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探索出一条经济发展与湿地保护双赢的途径,实现湿地、城市与人和谐共生,充分彰显“东方湿地之都”特质,为国际湿地城市建设贡献盐城力量、提供盐城方案。

编辑:周樑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