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阳103岁老人袁有余:种菜、劈柴、独自开伙自律、自控、按时吃饭

2019-11-16 06:37 来源: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张一轩 字号:

全家合影。

初冬的太阳,暖暖的洒进小院,院里六七个人围着一位老人,有说有笑地聊天。11月10日上午,记者来到射阳县合德镇河海航运公司船厂家属区。老人袁有余,今年103岁,两个月前,他在子女的陪同下,到盐城参加了妹妹袁园的百岁寿宴。袁园的丈夫今年98岁。袁有余还有个妹妹袁方,今年也已83岁高龄,在中国地理科学研究院工作至退休,现居住在北京。 

老人的小儿子袁庆贵告诉记者,老人育有4男3女7个子女,除二儿子因病去世,其他6个子女都住在老人周围,最远的也不过十来里路。大家都已经退休,离开了工作岗位,闲暇时间都会过来陪陪老人。 

小院边的空地被整理成菜园,整整齐齐地长着青菜、小葱等蔬菜,大女儿袁琴说,小菜园是老人一手打理的,自己种点菜吃着放心。随着季节更替,老人也变换着种一些应季的蔬菜。春天的韭菜,夏天的茄子、黄瓜、番茄,秋冬的小青菜,一年到头都有放心菜吃,老人也一直不闲着。 

老人不仅把小菜园打理得井井有条,还劈出不少木材,堆放在小院一角。厨房里有一口土灶,袁琴说,用木柴铁锅烧的饭和菜,吃着格外香。 

老人家里有个土灶,劈点木材烧锅。

袁琴告诉记者,老人一直生活自理,不愿意给子女添麻烦。百岁之前,老人还坚持独自居住,自己开伙生活。百岁之后,子女们排出班次表,每个月一轮转,保证有人日夜陪着老人。 

这个月是二女儿袁爱兰陪同,她根据老人的喜好配餐,餐桌上每天都有猪肉和鱼。她说老人最喜欢吃红烧肉和鱼,特别是小黄鱼。隔三岔五,她还会用砂锅炖一些蹄髈,老人每次都能吃不少。 

她说老人喜欢吃鱼,可能和他一辈子的生活经历有关。老人十来岁的时候子承父业,从自己的父亲手里接过一条24吨大木船,成天在水上讨生活。木船跑运输,老人累积了一些资金,参股投资酒厂、木材行,那时候也算是意气风发,神气得很。 

老人拿着放大镜看《盐城晚报》。

渡江战役打响前,老人接到通知,携船去江阴参加渡江,负责运送战士。袁爱兰说母亲回忆当时的场景时,常会说一句:“我们的命就是在枪林弹雨里逃出来的”。子弹、炮弹在头上、船上飞,有一发子弹穿过船舷,从四儿子袁庆华右脑壳擦过。到现在,袁庆华的头上还有一个铜钱大的疤,一丝头发都不生。船上的生活颠沛流离,几次搬家后,渡江证遗失,这让一家人深感惋惜。 

渡江战役后,老人回到射阳加入木船协会,继续从事船上工作。五十年代初,老人参与组建射阳县航运公司造船厂,造木船。随着技术进步,到八九十年代船厂生产水泥船、铁驳船,业务很红火。老人年幼时读过两年私塾,识得不少字,厂里委派他做保管、维修工作。老人家住船厂隔壁,一直以厂为家,做的保管工作更是滴水不漏,深得船厂里上上下下的信任。到退休时,大家一致挽留他继续为船厂服务,老人一直干到75岁才正式卸任。 

孙女袁广俊说老人一生自律、自控力强,生活极其规律。一日三餐按时按点,每天定时起床,起床后散步都会在船厂前后转一转,那里是老人倾注半生心血的地方。欢迎读者提供有关盐城百岁老人的拍摄线索。 

编辑:小婷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