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初心如磐——记建国前老党员徐福友

2019-10-24 06:01 来源: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陆荣春 字号:

“党组织给了我一切,没有党组织的培养也就没有我的今天,我心永向党。”10月4日,盐都区龙冈镇建国前老党员徐福友迎来90虚岁的生日,盐都区民政局和龙冈镇党委、政府的领导,登门为老人祝寿,老人非常感恩党,他对众人如是说。 

徐福友,1930年11月出生于今龙冈镇许巷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8岁时,母亲生了一场现在看来很常见的病,因无钱医治而去世。他12岁即为地主家做长工伙计,年幼无知,身单力薄,经常受到地主的打骂。一次,地主说:你一辈子都没得下海(意思是一辈子都没出息)。 

新中国成立前夕,徐福友家乡实行了土地改革,他家分得了土地,从此不再受压迫剥削、不再受侮辱欺凌。他亲身经历了这场翻天覆地的变化,懂得了共产党是贫苦人民的大救星,决心永远跟共产党走。 

1949年1月,19岁的徐福友毅然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4月份随同所在的部队横渡长江,参加了解放南京战役,由于表现突出,8月份加入中国共产党,投进了党组织的怀抱。1950年2月,他被挑选编进人民海军部队。部队在进行海上军事训练的同时,号召学文化,他积极组织不识字的农村青年战士学习,受到了表彰奖励。军舰在上海维修期间,他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重体力活抢着干,连续三次荣立四等功。 

1950年秋,徐福友所在的军舰,从青岛开往大连的途中,突遇海上强台风,被迫抛锚停航,台风过后,铁锚齿钩在海底礁石石缝中起不了航。在当时没有任何潜水设备的条件下,他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连续三次潜入海底,将卡在礁石缝中的锚链取出,使得军舰顺利起航,因此荣立三等功一次。 

1953年12月,徐福友复员回到家乡,积极参加农村土地合作化运动,先后担任初级社、高级社社长,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时,他被推选为许巷大队大队长,接着担任许巷大队书记。任职期间,他大搞条田化、居民点,大搞路桥基本建设,在全县第一家办起了螺丝厂、化工厂、编织厂等队办工厂,农、副、工生产跃居全县先进大队行列,大队集体和他个人多次受到表彰奖励。集体积累不断扩大,农民生活逐步提高,当时龙冈人民公社金沙冈上8个大队,有“杨斌(大队)的田、后黄(大队)的泥、许巷(大队)的钱”的盛誉。平时工作中,他处理群众纠纷和人民内部矛盾,果敢立断,矛盾不上缴,多次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表扬,在群众中留下良好的口碑。 

徐福友服从组织的安排,哪里困难多,就到哪里工作。他说,共产党员就应该不怕苦不怕累,迎难而上,攻坚克难。1975年,公社将徐福友调到当时矛盾突出的航运社,他带领党员骨干起早贪黑做工作,不到一年的时间,把这个单位矛盾化解。接着公社又将他调到长期亏损的一家化工厂去当一把手,他集思广益,开发新产品,处理积压产品,拓宽市场,以销定产,使企业步入正轨,不久扭亏为盈。此时公社又调他到濒临倒闭的柳器厂当负责人,他临危受命,实行生产责任制,按件计酬,这在当时还没有先例。此举提高了工人的生产积极性,产量迅速上升,使企业很快步入全公社先进行列。 

徐福友永葆党员本色,退休后积极发挥余热,发动群众为家乡大搞基础设施建设,先后组织群众捐款,建起了高标准、高规格的水泥桥两座。他还为失学儿童筹集资金带头捐款,为大病人员筹集医疗费用等。 

今年“七一”前夕,老人在家人的陪护下,将自己省吃俭用的2000元,作为一笔特殊的党费,亲手交给党组织。徐福友说:“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同时也是我入党70周年,还迎来我90岁的生日。多喜临门,我就想用这种方式表达一位老党员对党的感恩之情。” 

70年的初心,矢志不渝。地主说徐福友“一辈子没得下海”,而他在党的培养下,光荣成为新中国第一代人民海军,驰骋海疆,成为国家的海洋卫士,而且还凭自身对党忠诚,在时代洪流中砥砺前行,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和高风亮节。

编辑:周樑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