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欲解粮食危机 中国帮助受好评

2019-10-16 06:41 来源:新华社 字号:

新华社内罗毕10月15日电(记者 王林园)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今年的主题是“行动造就未来,健康饮食实现零饥饿”。当前世界粮食安全形势虽整体向好,但仍面临严峻挑战,非洲国家面临的饥饿问题尤为突出。  

受多种因素影响,非洲多国今年来粮食安全形势恶化。但是非洲国家并没有向粮食危机屈服,正在加强自身努力以早日实现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发展。中国在这一过程中提供的帮助受到当地好评。

严峻挑战  

联合国7月发布的《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显示,全球挨饿人数占总人口的比重在过去几十年持续下降,2015年以来基本保持在略低于11%的水平。但从绝对人数来看,近年来全球挨饿人数逐年增多,2018年达8.216亿。  

非洲联盟(非盟)负责农业与农村事务的官员珍妮特·埃德姆9月在一个有关粮食的会议上指出,非洲是世界上粮食最不安全的大陆,大约每四人中就有一人营养不良。到2050年非洲人口预计将达25亿,粮食安全将面临更严峻的挑战。    

△10月11日,在津巴布韦北部城镇芒特达尔文,民众排队领取政府每月发放的玉米。(新华社发,肖恩·朱萨摄)  

津巴布韦和南苏丹是非洲粮食危机较有代表性的国家。津巴布韦公共服务、劳工和社会福利部常务秘书朱迪丝·卡泰拉3月曾表示,由于干旱导致粮食歉收等原因,预计津巴布韦今年将有超过700万人面临粮食短缺,占全国人口40%以上。  

世界粮食计划署驻南苏丹代表马修·霍林沃思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南苏丹有635万人处于粮食安全危机水平,超过该国总人口一半。

多重原因  

分析人士指出,非洲国家近年来的粮食危机有多方面原因,既有自然因素,也有社会经济因素。

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办公室表示,随着极端天气增多,非洲近年来面临的粮食挑战与日俱增。在2018至2019雨季,南部非洲大部分地区的降雨量创下了近40年来的新低。  

针对津巴布韦,多个国际组织指出,由于2018至2019雨季降水严重偏少,加上强热带气旋“伊代”造成灾害,以及经济形势恶化导致化肥进口不足,该国面临严重的粮食短缺。除气候变化外,世界粮食计划署今年5月发布的声明还指出,普遍贫困、艾滋病、有限的就业机会、经济不稳定等也是津巴布韦粮食安全状况恶化的原因。   

△这是10月11日在津巴布韦北部城镇芒特达尔文一水库拍摄的干裂的土地。(新华社发,肖恩·朱萨摄)  

同时,在粮食生产、加工、储运、消费等过程中的粮食损失和浪费也不容忽视。珍妮特·埃德姆指出,在撒哈拉以南非洲,估计每年粮食损失量超过1亿吨,而这一数量可满足约4800万人一年的粮食需求。  

世界粮食计划署驻贝宁代表基·阿杜阿告诉新华社记者,贝宁9.7%的人口处于粮食不安全状态,储存和运输等环节存在的问题造成该国粮食损失量巨大。  

另外,在南苏丹、尼日利亚等地,记者了解到,投入不足和耕种技术落后导致这些国家长期依赖粮食进口。

内外并重  

面对严重的粮食危机,非盟和非洲国家正在积极采取对策。非盟2003年通过的“非洲农业综合发展计划”目前正在继续加速推进之中。十多年来的实施结果证明,这一计划促进了非洲农业发展,农业年均增长率较此前数十年明显提高。  

此外,非盟2015年出台《2063年议程》及第一个十年规划,明确提出加速推进工业化和实现粮食自给的宏伟愿景。非洲各国都在加紧落实议程和规划,全力提升农业产业化、现代化水平,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世界粮食计划署东非区域发言人彼得·斯默登提出,非盟应发挥关键政治作用,结束造成非洲大陆饥饿的冲突和不稳定,并支持为弱势群体提供社会安全网;非洲内部贸易也可为该大陆的地方性粮食不安全提供持久的解决方案。  

除了非洲自身的努力,国际社会的帮助也不可或缺。在向非洲提供帮助的诸多国家中,中国的帮助得到了广泛好评。  

今年以来,为帮助非洲国家应对粮食危机,中国政府已对索马里、南苏丹、刚果(金)等国实施了紧急粮食援助。除了在紧急时刻的“授人以鱼”,中国更重视“授人以渔”。截至2016年,中国共帮助50多个非洲国家实施近500个农业援助项目,涉及农业种植、粮食仓储、农业机械、农田灌溉及农产品加工等领域。  

△2018年9月4日,来自中国的农业技术人员李昌洪(右)在肯尼亚西部的纳库鲁郡指导当地农民种植除虫菊。(新华社记者 李琰 摄)  

非洲舆论认为,中国始终高度重视对非农业合作,努力落实农业援助项目以帮助非洲国家实现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珍妮特·埃德姆表示,非盟意识到粮食问题的严重性,也一直致力于与中国合作。中国在减贫和农业领域取得巨大成就,在粮食管理和农产品加工等方面有先进经验,值得非洲国家学习。(参与记者:杨臻、张玉亮、肖玖阳、郭骏、王守宝)

编辑:韦海燕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