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银行【我和我的祖国·征文】水乡排涝记

2019-09-05 10:37 来源: 字号:

我出生在低洼的湖荡水乡。在儿时的记忆里,每年春去不久,往往便阴雨绵绵,有时雨还倾盆似的倒个不停。常常一夜一过,河水即满了,田里庄稼不少大半身子埋下了水,只探出星星点点的叶片在“招手”呼救。我记事于新中国成立之初,家乡当时最先进的排涝工具只有脚踏水车、风车、大泼车,没条件的只好用水桶兜、脸盆刮,以后逐步用上了抽水机、电排站。

记得1972年7月2日深夜,大纵湖畔横子河东坝已闭实的涵洞一下被冲破了,咆哮的湖水直向内河涌来。“不好,这可是关系到堤内18个大队、两万多人口、近3万亩农田的安全大事啊!”人们连夜从四面八方赶来抢险。水流涌激,泥包丢下去翻个滚便被冲走了。抢险队员冒着生命危险手拉手跳下水组成人墙,一船民主动把自家的大船撑来横着决口上游,供销社职工把生产资料门市木材篙竹扛来了,有村民把家里的大门卸下也搬来了……经过三个多小时的紧张战斗才堵住了决口。

为排涝,许多人受了伤,惹下终身疾患,有人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我工作的乡水利站水利员高来林,一年汛期,连续40多个日日夜夜,奋战在排涝第一线,因过度劳累,体力不支,一次查看水情,被卷进了滔滔洪水,牺牲时年仅38岁。

随着国家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家乡农田水利建设也一年一个大变样。且不说,一圈圈圩堤加固了,一条条淤河疏通了,一框框农田平整了。就说排涝设施,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政府即帮助陈大沟兴建了一座当时苏北功率最大的苏排二型电排站。

试排水那天,乡间男女老少像办喜事一样,呼啦啦赶来观看。只见电工大伯把那带电的闸刀轻轻一推,闸下那圆桌面儿大的水泵便迅速转动起来,哗哗流水似万马奔腾,排山倒海般从闸槽向堤外退去。一秒钟可排水3个立方米,一小时即可排水1万多立方米,而耗电仅有八九十度而已。比起用人力水车和燃油抽水机排水来,功效和费用都天壤之别。

从此,故乡人民不管遇到多大的涝情或旱情,只要保住圩堤,排水蓄水,将电排站闸刀一拉,坐在家里就解决问题了,省心省事省吃很多苦。陈大沟,不再是“十年九不收”,而是年年旱涝保收。继陈大堤后不久,由国家扶持、银行融资、地方出力,合兴堤、庆西堤都陆续兴建了数十座电排站。我老家的杨港闸,功率也是在苏北屈指可数的。砌门面时,老社长还让我给写了闸名。每次回家,看到那用水泥雕上去的几个大字,心中更有一番意外的感奋。

如今,放眼望去,水乡处处,圩堤固若金汤,电排站星罗棋布,雨魔似不再可怕。大伙一门心思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纵湖湖荡水乡现还成了风光秀丽的国家5A级旅游胜地。


王洪武
编辑:戴春光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