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岁老太回忆:在新中国的灿烂阳光下—— 她由农村苦娃成长为学校校长

2019-08-07 09:32 来源: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孙志华 通讯员 姜雪萍 字号:

爽朗的笑声、和蔼的语气,看她的精神气质,不像是位82岁的高龄老人。她叫吴文英,中共党员,从事教育工作数十年。8月4日,吴文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回想起她的成长经历,感慨地说:“是新中国给了我一切,在共和国旗帜下生活,每一天都是幸福的。”

吴文英在学习,加强党性修养。

贫穷辍学,她冲破旧俗续学业

吴文英老家是阜宁县芦蒲人,家里兄妹五个。父亲是个重度听力障碍患者,与大哥一起常年在大户人家做帮工。母亲是小脚,干不了重活。二哥在部队当兵,后在淮海战役中牺牲。其他兄妹都年幼,家里生活可说极度贫困。

吴文英8岁上一年级,因交不起学费两次辍学,16岁才小学毕业。别看吴文英是个农村女孩,但她懂得读书能改变命运的道理,所以学习非常刻苦。小学毕业,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阜宁中学。

可是初中上了一年,吴文英因为没钱再次辍学。眼看新的一学期就要到了,吴文英像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于是,人小心大的她果断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向家人和亲戚宣布:“不管是谁,只要出钱供我把书念完,就嫁给他。”

果然有个兵哥哥乐意资助,他就是刘可通,阜宁县陈集镇人,1949年参军,1952年被分配到淮海农场工作。“那时我们只见过一次面,每年开学的时候,他将学费寄给我。”

辛勤工作,光荣入党当上校长

1957年,吴文英初中毕业后信守诺言,和媒人从阜宁步行来到淮海农场与刘可通结婚。婚后到师范学校读了三年书,很少有人知道她已经结婚。

1961年7月,吴文英师范毕业后,被分配到射阳县教育局工作,可是她心里早有打算,那就是到丈夫的身边工作。于是,她请人找领导协商,最终如愿以偿来到淮海农场,成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刚来农场时,被分配到一分场学校当老师。“那时学校三个年级,在一个教室里上课,教语文和数学,老师只有我一个。因此一上起课来就是半天,根本没有45分钟一堂课的概念。”课堂上她对学生严格要求,课后像母亲一样关心他们,有两个学生家离学校很远,碰到雨天她就把学生带到家里吃饭。

两年后吴文英被调到农场场部学校,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吴文英回忆,“那时每天学校家里两点一线,还经常利用寒暑假辅导学生功课。”工作中,她从不叫苦叫累,所教的班级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因工作成绩出色,被提拔为学校政工组长、校团支部书记,196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6年担任副校长职务并主持工作,不久升为校长。

感恩时代,退休生活丰富多彩

吴文英说,“我是农村穷人家的女孩,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新中国的灿烂阳光下,我才能读书,才能成为受人尊敬的老师,才有了幸福的人生!”

退休后, 她跟姐妹们一起参加农场的各项活动,和队友们一起跳广场舞、打太极拳。每年的“五一”、国庆,参加相关文艺演出,生活丰富多彩。

“这么多年来,在组织的关心培养下,经过自己的努力,成长起来,但是我最大的收获是:桃李满天下。”吴文英翻看着她保存的一本本相册,讲述一个又一个学生在工作上取得的优异成绩,她的脸上流露出喜悦的笑容。

“感恩新时代,养老金已连续15年递增,让我们生活无忧无虑。现在就是要锻炼好身体,健康地活着,看到祖国越来越富强,人民越来越幸福!”吴文英笑着说。

编辑:小霞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