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读者求赠乡村小戏本》有回音—— 多位热心市民愿意无偿赠送

2019-07-15 10:38 来源: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宋晓华 字号:

“看了报纸,乡村老百姓对戏剧的热爱与渴求让我久久不能平静……我考虑近期去一趟盐东镇美满村,给他们送去我写的农村题材小戏剧本,把我给文艺团队排的小品演给他们看,听他们谈成立乡村剧团的想法,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帮助美满村剧团排戏。”昨天,亭湖区文化馆副馆长、亭湖区剧目工作室副主任张赵凡再次与记者交流,上周本媒体刊登的《农村读者求赠乡村小戏本》一文引起强烈反响,多位热心市民、文艺工作者致电记者,表示愿意为丰富农民文娱生活提供帮助。

亭湖区文化馆正在排演的农村题材小戏。

一封求助信引发的关爱

7月9日曾以《农民需要反映自己生活的小戏——农村读者求赠乡村小戏本》为题,报道了农村老人浦津淙写来的求助信,信中表述了位于亭湖、大丰和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三区’交界处的边远村亭湖区盐东镇美满村,在伟大祖国七十华诞日渐临近之际,村里曾在演艺团体工作过的张同富同志,在村两委的大力支持下,联合十多名有文娱特长的积极分子,办起了村里从未有过的农民演出团体。自费购置了弦乐和打击乐器具,组成了传统荡湖船演出中的“湖船”和其他必备的演出设施。但缺少乡村小戏的戏本子(剧本)。希望通过本报的帮办平台为村里的演出团体求赠到乡村小戏本。

消息刊出的当天上午,亭湖区文化馆副馆长、亭湖区剧目工作室副主任张赵凡在排练节目的间隙与记者取得了联系,她在电话中告诉记者,一大早就从上级领导转发的消息中看到了这篇报道,“感谢媒体对农村题材小戏的关注,感谢乡村老百姓对戏剧的热爱,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是文化工作者的职责,我愿意尽绵薄之力帮助他们。”张赵凡说,她小时候在乡镇生活过,对农村很有感情,晚报刊登的这封读者来信定格在她的脑海里,让她无法平静,群众的需求就是文化的方向,农村老百姓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让她更深地体会到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意义所在。

热心人积极与美满村联系

张赵凡告诉记者,乡村老百姓对戏剧的热爱与渴求让她久久不能平静,“亭湖区文化馆每年承担送戏下乡的任务,上下半年各18场,由于交通等原因,舞台车开不进有些边远村庄。”张赵凡说,盐城市每两年举办一届小戏小品大赛,在决赛的舞台上演戏的绝大部分都是专业剧团演员,难以满足普通老百姓的戏剧梦想。她最近辅导排戏的文艺团队也是从来没演过戏的普通百姓,她能体会到他们对戏剧的情感。今年是建国70周年,我已提议举办2019亭湖区小戏小品大赛,让业余文艺团队和乡村剧团能够有机会走上舞台,实现他们的戏剧梦想。2019盐城市小戏小品大赛决赛本月底将在建湖举行,她邀请美满村喜爱农村小戏的村民去建湖观摩,同时欢迎他们到亭湖区文化馆看她排戏。

与此同时,张赵凡积极与盐东镇美满村负责投建村剧团的张同富取得联系,通过交流,张赵凡得知美满村的文艺团队正在筹备,目前缺少排练节目的人员和剧本等资料。张赵凡立即表示,愿意无偿提供剧本,并帮助排练。“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是文化工作者的职责,我愿意尽绵薄之力帮助他们。”张赵凡说,她考虑把美满村的乡村剧团作为文化帮扶对象,等剧团正式成立时,到村里把亭湖区文化馆文艺团队排的戏剧节目带过去交流。

多位读者愿意赠送剧本

张赵凡大方地把自己写的小戏剧本《绿岛》《堵漏》等电子档传给记者,委托记者转交给美满村乡村剧团。

同时,给本报写求助信的浦津淙老人也接到了热心人的电话,盐都区鞍湖镇一名78岁的老人给他打来电话,表示愿意无偿奉献小戏剧本。亭湖区图书馆表示将送一批群众喜爱的图书,以支持乡村文化建设。

报道刊出后,记者陆续接到热心市民的电话,盐都区大冈镇的周恒打来电话告诉记者,他手头有一些小戏剧本愿意赠送给美满村。家住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步凤镇81岁的徐兆才致电记者,他告诉记者,他是省戏曲协会会员,利用业余时间创作了不少剧本,有小戏小品、故事、曲艺等,全是农村题材的,有不少在省级刊物上发表过,他愿意赠送。市文化馆文艺部辅导员季逢春11日致电记者,他说,市文化馆的刊物《盐渎文化》杂志每季出版,愿意赠送给美满村,丰富村民们的文化生活。

记者将热心读者提供的信息一一转达给浦津淙老人,他认真地记在本子上,表示会与他们取得联系,并对热心读者表示感谢。

编辑:小霞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