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士命名镇村行㊳】响水县黄圩镇均平村村民自发捐款修缮六角亭

2019-03-31 06:07 来源:​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李倩/文 黄海峰/图 字号:

3月20日下午,响水县黄圩镇均平村,午后的阳光铺洒在乡村小道上,村部的红色文化长廊里,均平烈士的生平事迹似在诉说一段英雄往事。

“从我记事起,父亲就常对我讲大伯英勇牺牲的事。上小学后,更是每年清明节前,都带我去祭扫他。父亲说,大伯牺牲时才19岁,没成家,连个后人也没有,我们要多去看看他。”55岁的路东升是一名长途车驾驶员,现长居苏州,每年清明节前,他都会带着全家老小来响水老家祭扫大伯路均平。

“去年大伯的墓迁到了响水烈士陵园,环境更整洁,而且是永久的墓地,这样我们更放心了。过去,大伯的墓在本村,就离均平小学不远,是个六角亭。”路东升记得,清明前村小师生都会去六角亭祭扫大伯,常有鲜花和花圈放在墓前。

“这个六角亭,是1995年全村人自发捐款建起来的。”村党总支书记崔一兵2001年来均平当村支书,他听已过世的前任村支书周法讲过,当年修这个六角亭,村民热情很高,家家户户争先恐后捐款,一两天就把钱筹集到位了。

△路均平烈士的远房侄子路国群讲述烈士事迹。

据了解,均平村原名乔老庄,1945年,为纪念革命烈士路均平而命名。1958年以后,隶属黄圩跃进公社、黄圩公社管辖,1983年实行乡村制,属黄圩乡,2002年撤乡建镇,该村由原来的均平村和杨圩村合并,仍用原名均平。

记者翻看村部一些史料了解到,路均平1924年4月出生于响水县黄圩乡乔老庄。1942年2月,路均平踊跃报名参加乡联防队,和其他同志一起,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广泛开展宣传活动,发动群众,搞“借粮”斗争,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不久,他便以乡支部委员的身份去做新党员和进步青年的思想政治工作,向他们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鼓励他们参加联防队。

1943年农历三月二十五,当时的涟东三区区委根据斗争形势,决定派路均平等人回到本乡坚持开展原地斗争。第二天,听群众报告说,涟东独立团夜里攻打黄圩敌据点,路均平等人为配合部队行动,即向黄圩方向侦察前进并埋伏于后黄圩西头的壕沟里监视着黄圩方向敌据点的动静。当天上午9时左右,从佃湖镇上下来一个连的伪军,增援黄圩敌据点,获悉路均平等人隐蔽的地方后,遂以麦田作掩护,从壕沟里偷袭过来,当路均平发现时,敌人距离他们只有三、四米远。敌人一边吆喝“缴枪”,一边扔来手榴弹,炸伤路均平和联防队员牛学超。这时他下令同志们撤退,自己忍痛举枪还击,他竭尽全力翻上壕沟,边打边向西跑去,欲吸引敌人的火力,掩护其他同志突围。当他跑到后黄圩周姓家屋后的沟里时,因流血过多,子弹又打光,无法抵御敌人而壮烈牺牲,年仅十九岁。

路均平的事迹在均平村代代相传,也激励着村民砥砺前行。如今的均平村,成立了村级农业合作社,村民享受土地流转分红的同时,也有不少享受合作社的股份分红,村里培育了特色产业百亩苗圃、百亩西瓜大棚、百亩浅水藕等。绝大多数村民实现了脱贫。


资料名片

均平村位于黄圩镇域西北部,村域面积7平方公里,全村人口3130人左右,人均可支配收入17269元。村级产业主要是种植稻麦和养殖,特色产业为百亩苗圃、百亩西瓜大棚、百亩浅水藕。2016年被评为“县级先进基层党组织”,2018年被评为“县级和谐村居”。


感 言

弘扬红色文化 汇聚发展正能量

均平村党总支书记 崔一兵

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一代又一代人守护这方埋有烈士忠骨的家园,守护这份关于英雄的永恒记忆,深挖烈士英雄事迹,传承革命烈士精神,弘扬英雄红色文化,汇聚发展正能量。如今路均平烈士纪念碑已迁入响水烈士陵园,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他的精神,将鼓舞一代又一代均平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编辑:小祯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