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小城琴事

2019-02-18 20:38 来源:盐阜大众报 字号:

这是座小县城,很小,只有几条纵横交错的街,沿路直走,不久就能走出城,一条河在这拐个弯远去了。

地处城乡结合部的小城,有点村不村城不城的感觉,上班的不多,大部分都是农村来的,打工的,卖菜的,陪读的……楼堂低矮,车马也少,就连脚步也不是大城市那种匆促,时光在这儿好像慢了半拍。

小城曾经有一所师范学校,陈老师是艺术系的老师,虽然教美术,却爱好广泛,摄影、吹箫、弹古筝、听昆曲,尤其喜欢古琴。那时,音乐系的老师也没有懂古琴的,恐怕小城也没有第二人。

上世纪九十年代,国学还未兴起,电脑也没普及,陈老师最早在电视中接触到古琴,立刻被那幽静旷远余音袅袅的乐声惊呆了。这桐丝之音宛如天籁,携着秦时明月汉家雄关一路走来,穿越诗意盎然笔墨纵横的唐宋,流过青花皎皎山水疏朗的明清……这声音,澄澈中夹缠着禅意,更能让人安静下来,让他享受一份难得的惬意和孤独。于是,他开始买书看买碟听,见碟就买,从县城到省城,几乎买到了市面上所有古琴的文字音像制品,一边欣赏一边研究古琴弹奏技巧。除了画画,他就沉醉在弦乐铮铮的世界里。

那一年,通过别人介绍,陈老师在苏州购得梦寐以求的古琴。这是陈老师第一次见到真正的古琴,丝弦的简约柔韧,桐木的厚重光洁,让他眼前一亮,欣喜不已。从此,便有渐成曲调的弦声在小城上空飘荡,袅袅不绝,《流水》《平沙落雁》《忆故人》《关山月》《梅花三弄》《秋风词》《阳关三叠》……凭着对古琴的巨大热情,他自学了一首又一首曲子,寒暑易节,琴声流淌,古意盈盈,滋润着艺术家那颗赤子之心。

画画之余,陈老师就与书为伴,以琴为友。什么书都读,有用的无用的,他都觉得有意思。对饮食起居也要求极低,爱吃粗茶淡饭,几年也不添新衣。他不好热闹,但喜欢意趣相投的友人三两围坐闲话,率性而谈,“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那是他向往的生活。

如今,退休在家的陈老师每天依旧是画画抚琴,读书会友,过着闲云野鹤般的日子,那清幽淡远的琴声绵绵不绝,穿过尘世繁华,随着那条河远去了……(张 猛)

编辑:小尤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