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暂停逆回购操作24个交易日 降准真的要来了?

2018-11-28 15:56 来源:中新网 字号:

央行网站28日消息,考虑到临近月末财政支出增加,将推高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11月28日不开展逆回购操作。今日无逆回购到期,实现零投放零回笼。

这是自10月26日以来,央行连续24个交易日暂停逆回购操作,继续刷新空窗期时长新高。在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方面,央行只在11月5日等量续作了4035亿元MLF,未净投放任何资金。

央行为何连续暂停逆回购操作?川财证券分析认为,近期央行逆回购持续无到期,公开市场到期压力较小,也由此可见,市场资金面总体仍然保持宽松,机构对央行的流动性需求不强烈。

平安证券认为,央行此次暂停逆回购并不意味着货币政策收紧,央行此举可能出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一是当前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依然处于合理充裕水平,二是市场利率依然保持低位平稳运行,三是边际缓解中美利差倒挂带来的人民币贬值压力。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也公开表示,央行暂停公开市场操作不是收紧的迹象,当前货币政策基调仍是稳健中性,流动性合理充裕,只是在年底财政资金带来较多流动性或工具选择上可能有些考虑。

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黄志龙此前接受中新经纬客户端(微信公众号:jwview)采访时称,一是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到期的资金极少,不需要通过逆回购来继作;二是前期降准和公开市场释放的大量资金堆积在银行间市场,并没有大规模进入到实体经济,说明进一步宽松的必要性已经不大。

随着央行持续暂停公开市场操作,对于降准的“猜想”日渐升温。

人大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卞永祖在稍早接受中新经纬客户端(微信公众号:jwview)采访时表示,目前中国的存款准备金率相对较高,为进一步降准提供了空间。此外,若外贸环境恶化影响国内就业,或宽信用向宽货币演变仍不顺畅,则不排除央行实施降息的可能性。

国金证券在研报中指出,数量角度方面,准备金率的下调将通过货币乘数的扩张影响货币派生能力;价格角度方面,准备金率的下调可以降低商业银行机会成本;长期来看,我国货币政策调控方式在从数量型向价格型主导转变的过程中,过高的存款准备金率会削弱政策利率的传导效率。因此,无论是从扩大货币乘数、降低商业银行机会成本对冲经济下行压力出发,还是从货币政策调控转型角度看,准备金率都需要逐步下调。

编辑:小尤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