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苏陕老区携手同心奔小康

2018-09-17 15:19 来源:盐城新闻网 字号:

仲秋时节,又到铜川苹果采摘时。

关中大地山峦纵横,峪谷相间,苹果最佳适生区中心地带的特殊位置,让这里的林间地头硕果累累。看到这一切,陕甘边革命老区铜川的干群们喜上眉梢,来自苏北革命老区盐城的对口扶贫协作组成员们也都信心满怀。近日,记者随着他们密集走访陕西省铜川市宜君县、印台区和耀州区的帮扶项目和贫困群众。

在宜君县彭镇仙马渠村的铜川市天河菌业合作社,负责人成莉说,通过盐城市大丰区扶贫协作资金增资扩股打造的4个现代化食用菌生产基地,让周边98名贫困户股东家庭收益大增。西洼村瓦窑湾组60岁的田红印说:“除了帮扶资金入股分红外,我还自己种了1000棒的菌,一年收入8000元,平时还在合作社里打工,收入也不错,加上家里十几亩的山田收入,今年脱贫不在话下。”

△通过扶贫协作资金入股宜君县信远苹果合作社的贫困户,喜滋滋地向工作组成员介绍苹果生长情况。

在印台区广阳镇西固村七组贫困户郭金明的苹果园里,他告诉大伙,在盐城市亭湖区帮扶资金的支持下,每亩投入1800元,采用“果树地布覆盖+简易肥水一体化技术+农用机械动力”新型种植模式,实现了3亩果园套袋3万个,“每亩收入15000元不是问题,我家今年不但脱贫还要奔小康哩!”

在耀州区照金镇五峰村肉兔综合养殖场,51岁的贫困户柯胜利告诉记者,盐城东台工作组安排1万元帮扶资金让他入股养殖场,分得800元红利,平常他在养殖场打工月薪1600元,“我今年已算不上贫困户了!”

△苏陕扶贫协作项目宜君县泉丰公司股东分红大会上,贫困户分得扶贫协作资金入股的红利。

今年是铜川市全面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自从去年4月盐铜两市结对扶贫协作以来,盐城市积极协助铜川市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全力摘除该市“两区一县”国家级重点贫困县(区)的“帽子”。

决战时刻,“老兄弟”两千里外来驰援

上世纪三十年代,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铜川市耀州区照金镇创建了西北第一个山区革命根据地——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成为中共中央及中央红军长征的落脚点、抗日战争的出发点。

由于历史和自然环境等多种原因,“十二五”初期,仅80多万人口的革命老区铜川还有13.5万人处在贫困线下。经过各方努力,到2015年底,该市贫困人口已经降至5.02万人。

按照苏陕对口扶贫协作安排,同样是革命老区,位于东部沿海的江苏省盐城市,被安排对口扶贫协作西部山区的陕西省铜川市。盐城是当年新四军重建军部所在地,虽为革命老区,但盐城人继承了新四军的“铁军精神”,通过多年拼搏不但摆脱了贫困,如今又按照“开放沿海、接轨上海,绿色转型、绿色跨越”的“两海两绿”路径在奔小康的路上策马扬鞭。

△盐铜两地主要领导共商对口扶贫协作大计。

2017年春夏之交,1300公里外的盐城,组建了以农业和农村工作“老把式”王玉新为组长的盐城市对口铜川市扶贫协作工作组。5月1日,工作组入驻铜川,很快进入角色,与当地的同志融在一起,用一个月的时间深入贫困村,走访贫困户,会同规划编制单位数次召开座谈会、研讨会,反复征求意见,6月底率先编制完成《盐城市“十三五”对口帮扶铜川市扶贫协作规划》。

对口扶贫协作是党中央东西部扶贫协作的重要战略部署,两地党委、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市、县(区)两级组织、发改等部门先后签订各类对口合作协议100多个。累计实施各类扶贫协作项目134个,投入苏陕扶贫协作资金3285万元。此外,江苏悦达集团、江苏苏美达集团发挥盐城汽车产业资源优势,联合投资10亿元在铜川建设铝合金车轮项目落地,陕西海生集团在东台投资10亿元建设现代农业示范项目开工,谱写了两地携手合作的新篇章。

△工作组坚持例会学习制度,树立扶贫协作干部良好形象。

一年多来,工作组健全工作例会等八项管理制度,树立了扶贫协作干部良好形象,产业帮扶、劳务协作、智力支持、助医助学、社会帮扶等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盐城市委书记戴源、铜川市委书记杨长亚,盐城代市长曹路宝、铜川市长李智远,江苏省对口帮扶陕西省工作队领队张世祥先后做出批示,对工作组工作作风和帮扶成效予以充分肯定。

立足产业,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

产业发展带动贫困户增收是扶贫协作重点和脱贫治本之策。在确定工作思路中,工作组始终坚持聚焦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把产业扶贫作为对口帮扶的重要切入点抓紧抓实。在与铜川市发改部门梳理确定年度协作项目时,强调因地制宜,以产业合作为重点,以项目带动为载体,深化产业扶贫,助推贫困户增收脱贫。2017年至今,盐城先后投入2367万元在铜川实施种植、养殖、加工、光伏发电等产业帮扶项目58个,受益贫困户6042户,受益贫困人口18161人。

△上图:工作组深入宜君县天河菌业公司了解食用菌养殖项目情况。下图:工作组深入宜君县对口扶贫协作养殖项目调研。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工作组因地制宜探索提出整合土地资源,增加租金收入,整合人力资本,增加薪金收入,整合帮扶资金,增加股金收入的“整合三资资源、增加三金收入”的产业帮扶盐城模式,盐城4个园区、22个镇、10个村、21个企业与铜川结对。其中,去年大丰区帮助宜君县实施的15个产业扶贫协作项目中有11个项目采取这种模式实施,当年分红金额26万余元,惠及贫困户609户、1791人。亭湖区帮助印台区发展壮大传统的苹果种植产业,引进推广新型种植模式,节水节肥的同时,平均增产8.5%,如今在全区推广实施4000亩,得到了贫困户的赞誉。东台市推动企村结对帮助耀州区深度贫困村发展扶贫产业,该市国贸集团、江苏神龙药业、江苏龙升药业等7家规模企业,结对照金镇杨家山、芋园、代子等7个村,建起合作社,发展肉兔养殖、中药材等项目,帮助山村与山民脱贫。

△左图:东台联络组深入耀州区照金镇代子村查看中草药生长情况。右图:亭湖区联络组深入印台区果壳电子商务公司调研苹果销售渠道。

“通过完善和新建专业合作社、互助资金协会等,涌现出中药材种植、湖羊养殖、核桃加工等一批带动能力较强的扶贫龙头企业及合作社,提高了面上贫困户脱贫增收能力。”王玉新告诉记者,这些做法,陕西日报、陕西电视台,铜川日报、铜川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先后报道。

与此同时,工作组还积极推动铜川地方特色产品进入盐城乃至江苏和华东市场,通过销售带动贫困户增加收入,让产业帮扶效应得以拉伸。

齐心聚力,奏响社会帮扶“大合唱”

工作组成员们深知,脱贫攻坚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仅靠协作双方政府和基层镇村企业协作还不够,为此,工作组积极探索后方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的新路子。通过前方工作组的信息传递,盐城各级政府广泛宣传发动,很快在盐阜大地形成一股帮扶铜川老区脱贫致富的社会合力。

△在东台市联络组的牵线下,盐城军分区和耀州区白瓜小学结对助学。

在市级机关及社会团体层面,盐城军分区在耀州区白瓜小学设立100万元的“铁军精神”助学基金,并出资10万元为230多名师生配备校服、资助贫困生,支持照金镇高尔塬村30万元用于村卫生室建设。盐城国投集团、卫生局分别捐赠40万元,市人社局捐赠20万元,市文化局捐物20万元,团市委、市慈善总会、市妇联等单位发动爱心捐助捐资捐物60多万元。

在区(市)级机关及社会团体层面,东台人大向耀州区照金镇深度贫困村捐赠6万元发展扶贫产业。东台爱心人士在耀州区慈善协会设立“爱心暖耀州”扶贫资金累计捐资捐物40多万元。东台联络组还协调淮安3家企业捐款15万元结对帮扶支持耀州深度贫困村——代子村产业项目。大丰民政局向宜君县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捐赠10万元,大丰农商行向宜君捐助爱心助学金40万元。亭湖区人社、卫生部门及亭湖海瀛投资有限公司分别捐赠10万元,区民政局等单位积极发动企业、社会爱心人士为印台捐赠爱心资金20万元。

截至目前,盐城在财政安排两批苏陕扶贫协作资金的基础上,市、县(市、区)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爱心人士先后向铜川地区捐资捐物1475万元。

脱贫摘帽,只是苏陕对口扶贫协作的一个方面,帮助铜川市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则是盐城与铜川结对协作的终极目标。为此,工作组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全力推动两地协作交流,携手共奔小康。

---实施“双百双千”干部人才教育培训活动。先后互派67名干部挂职,107名农业、医疗等领域专家学习交流。两地220批次1504人次互访考察学习。

---帮助铜川分别在盐城、东台、大丰成立劳务工作站,建立劳务协作信息平台。先后在铜举办招聘活动17次,组织创业就业技能培训30余次1700多人,50多个创业致富带头人先后赴盐学习。

---两地18个学校结对协作,互派54名教师学习培训。签订健康扶贫合作协议8份,开展千里送医、义诊活动7次,互派27名医护人员跟岗交流,帮助铜川改造升级贫困村卫生室94个。

编辑:张文凇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