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让乡土人才“富”乡土

2018-09-14 11:08 来源:新华网 字号:

今年以来,盐城盐都区对“土专家” “田秀才”给予充分关注,用好用活乡土人才政策,将他们的技能转化成脱贫致富的“生产力”,逐步形成带动乡村发展、催生乡土人才“富”乡土的良好氛围。

高度重视 出台乡土人才实施方案

“我们农场将进一步扩大种植范围,计划流转土地50亩,用于扩大新品种,积极发展高效农业,吸纳周边的富余劳动力,带领大家一起发家致富”。面对今年良好的收成,盐都区潘黄街道维君家庭农场负责人孙维君表示要当好乡土人才致富“领头雁”。

作为盐都区培树的乡土人才典型,孙维君从一个不懂果蔬种植的外行,到成为面积120亩、年销售150万元的家庭农场的负责人,这其中少不了盐都区和潘黄街道对于当地乡土人才创业的全力支持。盐都区研究出台了《关于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行动方案》,并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同时出台《乡土人才百千万保障工程具体实施方案》,建立以农业、教育、文化、科技、卫计、旅游等为责任单位的工作架构,对乡土人才业务培训、技术推广等制定明确推进措施,最大限度帮助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全力激活农村实干人。

方案实施以来,已累计申报成功省级乡土人才项目17个,开展各类乡土人才技能大赛20余场,培训班50余次,成立乡土人才协会组织14个,培育乡土人才近2400多人,为建立乡土人才“种子库”奠定了基础。

搭建平台 做好传统技艺传承保护

“八路军战士呐喊冲锋、红脸的关公持刀而立、奥运会吉祥物维尼休斯活泼可爱”……一个个人物通过许根洋的“揉、捏、搓” ,鲜活地展现在前来参观的德国茨维考市的学生面前。此次盐都与德国茨维考市学生交流活动,不仅宣传了盐都区的传统技艺,也为双方沟通互动搭建了桥梁。

近年来,盐都区始终将“政府搭台、人才唱戏”作为乡土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方针,今年6月份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并趁着全国第二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于盐都区群艺馆组织开展非遗项目展示活动,组织淮剧、老虎鞋、剪纸和柳编等传统工艺类非遗项目传承人在现场展示绝活,普及非遗项目知识,广泛招收年轻学徒,手把手传授技艺绝活,确保传统技艺延续传承。

盐都区还积极组织参加非遗项目评选活动,秦南青狮舞、龙冈面塑、何家笛萧制作技艺、盐城方言快板、水泥雕塑、江淮口哨等6个项目入选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项目,同时将活动中脱颖而出的年轻人组织起来,到外地观摩学习先进做法,提升创新创造能力,延续“臻于至善、追求卓越”的“匠人”精神。

“农旅”融合 带动乡土人才致富增收

盐都鼓励乡土人才创办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生态观光、大棚采摘、民俗特色餐饮、池塘垂钓等特色产业,积极打造“龙冈茌梨” “ 张庄藕粉圆” “尚庄番茄” “葛武嫩姜片”等本土特色农产品,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销售,将土特产打造成“网红产品”,真正让乡土人才的钱袋子鼓起来。

近年来,盐都区农业与旅游业有机融合,积极开发农村生态资源和乡村民俗文化,延伸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产品价值链,带动大批乡土人才致富增收。“大纵湖清水大闸蟹闻名四海,纵湖十鲜湖鲜宴誉满江淮”,来到大纵湖旅游度假区的游人无不尝尝这地道的美味,除此之外,大纵湖旅游度假区内还可以买到包装好的大闸蟹、蟹黄油、醉蟹等特色产品,不仅丰富了游客的旅游体验,也为大批鱼虾蟹养殖户铺就了致富之路。

盐都区先后以“龙冈桃花节” “大纵湖渔趣节” “仰徐草莓采摘文化节” “台海菊花节”为契机,为乡土人才提供推广传统技艺的展位,指导乡土人才将传统手工艺打造成适合时代发展的文创产品进行销售,既让传统技艺走出“深闺”,也实现传统技艺向经济收益的转化,使“老”产品焕发了“新”生命。 (王成 吴奕男 殷珵)

编辑:张文凇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