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的陌生“好友” 你知道他们身份和意图吗?

2018-08-09 08:50 来源: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张勇峰 字号:

随着微信使用的普及,微信“朋友圈”也成了各类骗子竞相入驻的热点场所!犯罪嫌疑人会伪装成不同的人员,利用各种机会或编造不同理由添加微信好友,随后利用微信支付的便捷,在线骗取受害人现金。有些骗子甚至会长期潜伏在你朋友圈中,经过长时间的伪装和铺垫,当你真把这些人当朋友的时候,他们才会逐步实施具体的诈骗行为。今天,盐都警方结合今年来发案情况,帮你揭开潜伏在你朋友圈这些人的常用身份,同时也提醒,莫让“危友”侵害到你的权益。

冒充身份之一:银行职工

案例之一:2018年3月8日,市民小志(化名)收到一条短信,对方自称银行职工,可以办理网上贷款,让小志通过添加成为微信好友。对方让小志需缴纳贷款保证金等,小志陆续通过微信转账9400元,后被对方拉黑。

警方提醒:通过微信贷款或办理消费卡被骗的现象比较多。对方声称某银行或与某银行有合作关系的单位职工,声称可以帮助办理贷款或申请消费卡,诱使受害人提供自己的信用卡、储蓄卡提供查询、验资,或诱使受害人缴纳会员费、手续费等,从中骗取受害人钱财。

冒充身份之二:成功人士

案例之二:2018年1月份,一自称是小梅(化名)同学的人请求添加为微信好友。后该人在在聊天中称自己做慈善,有一笔40万元的创业基金可以申请给小梅,让小梅与其律师联系。小梅信以为真,后根据“律师”要求汇出公证费等费用35000元。

警方提醒:自称是生意上的成功人士,可以帮助更多的人赚钱,极易骗到对发财有强烈欲望的人。常见的手段包括做慈善、收藏古玩和字画以及钱币、炒股等,让受害人投资、交会员费等。其中,骗子也有可能让受害人先赚点钱,诱使受害人不断“投资”。

冒充身份之三:医学专家

案例之三:2018年3月10日,市民小成(化名)被他人以“补肾”等文案吸引并通过微信扫描二维码。期间,对方自称专业医生,假意为其诊断病情,并向其推销各类假保健品和假药,直接给小成造成1580元的损失。

警方提醒:健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网上保健和看病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不少骗子也打着“健康”旗号行骗。或通过散发小广告等,诱使受害人添加其为好友,或直接请求添加好友,在朋友圈发布健康信息,诱使购买其假保健品或假药。

冒充身份之四:漂亮女孩

案例之四:2018年4月4日凌晨,市民小忠(化名)在微信上看到一漂亮女孩私发的信息,问小忠是否寂寞,并称可以上门提供服务。小忠后通过微信向对方转账600元,但一直未等来漂亮女孩,并被对方删除。

警方提醒:冒充漂亮女孩,对不少自身不能洁好的男性具有较大诱惑力。当前,骗子主要表现方式以上门提供性服务为由,让汇路费、保密费等。另外,也可能交往一段时间,让汇款购买商品,或将受害人带至咖啡店等地,进行高额消费。

冒充身份之五:生意商家

案例之五:2018年4月16日,市民小先(化名)在微信朋友圈中看到有人销售苹果手机,且价格十分便宜。小先要求对方先发货、后付款。后来,对方就发了一个快递单号给小先看,小先不知是计,便给对方汇去2000元,但一直没收到手机。

警方提醒:在朋友圈做生意的商家也有,但骗子也不会少。骗子随机发布销售广告,所谓的商品应有尽有,或可买到紧俏商品。有时候,骗子也会结合特殊活动行骗,如转让演唱会门票。一旦付款后即被拉黑,导致受害人收不到货,或者收到的是假货。 (冯成)

编辑:张文凇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