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集中“爆雷”监管应该硬起来

2018-07-26 10:27 来源:人民网-中国经济周刊(有删减) 字号:

“自从跟网贷大佬们学会了分散投资,鸡蛋不要装在一个篮子里,聪明的我把资金分散放到了投融家、钱妈妈、银票网、善林金融、唐小僧、联璧金融……结果现在所有维权群里都能看到我的身影。”

这个用来调侃P2P“爆雷”潮的段子,如今却成为一些个人投资者的心酸写照。进入2018年,P2P江湖又传来了不少“雷声”。

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新增问题平台673家(编者注:问题平台指存在停业、清盘、无法正常提现、失联等情况的平台),相比之下,2017年同时段的新增问题平台数量为479家。行业现状:P2P又现集中“爆雷”

回顾网贷“爆雷”简史,2014年被业内普遍认为是第一个“爆雷”年,虽然当年新增问题平台数量的绝对值并非近5年最多的。

2013年被业界视为网贷行业“狂欢之年”,P2P作为一种新兴互联网金融业态发展迅猛。网贷天眼数据显示,2013年年底时,累计的平台数量已达1372家。而在网贷行业“野蛮生长”的背后,是监管缺失等诸多问题。

2014年,被业内冠为P2P行业的“爆雷年”,彼时“踩雷”事件频发,导致一部分投资者自此在高收益的P2P门外徘徊不前。

2014年之后,P2P平台数量一边在增长,一边“爆雷”也开始变得频繁。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至2017年全国新增问题平台的数量分别为:1026家、1498家、948家。

再看2018年上半年,全国新增问题平台673家。而7月初的两周内,又有牛板金、壹佰金融、银票网、火球网、多多理财、合力贷、投之家等多家平台出现问题,上海、浙江成为“重灾区”。哪些平台在“爆雷”?

究竟哪些P2P平台在这一轮“雷潮”中倒下?仅以6月的情况为例。统计数据显示,6月新增问题平台数量为88家,较5月略有增加,其中提现困难43家,平台失联30家,警方介入7家,停业或转型平台6家,平台诈骗两家。

新增问题平台仍以民营草根平台为主,主要是因为这些平台实力较弱,运营能力不足,在运营成本和合规成本不断上升的情况下无法继续运营而遭“淘汰”,当然其中也有部分平台上线不到两个月就出现问题,被认为属于纯恶意诈骗平台。

据了解,目前P2P行业中存在平台为吸引投资人,以较低估值出让部分股份,甚至免费赠送股份换取与国企或上市公司合作的情况。另外,部分平台虽然对外宣称属于上市系,但其背后的上市公司股东为“ST股”,存在股东大比例质押股权甚至爆仓、经营不善等情况。

此外,6月又有两大高返平台唐小僧、联璧金融“爆雷”,至此,当年的高返四大平台,雅堂金融、钱宝网、联璧金融、唐小僧已经全部“凉”了。监管进程:专项整治两年未达目标,还将延长一年

2016年被视为P2P的监管元年,标志性事件有两个:一是当年8月,《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下称“《办法》”)对外公布,从备案管理到业务规则与风险管理等方面为P2P立下规矩;二是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也于同年成立,重点整治问题中就包括P2P网络借贷。

今年7月初,央行官网发布消息称,央行会同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有关成员单位召开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下一阶段工作部署动员会。

这意味着原定于今年6月底完成的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清理整顿工作仍将继续,而据央行主管的《金融时报》披露,除P2P之外的包括互联网资管、互联网保险、互联网外汇交易等其他互金业态仍按原计划于今年6月底前将存量风险化解至零。P2P网贷清理整顿延长至明年6月份。“爆雷”根源:谁在掌控P2P的钱?钱投向了哪儿?

伴随着一些P2P平台“爆雷”,不少人生出疑问,投资人的钱究竟去了哪里?《办法》明确了所谓的P2P平台、网贷平台,本质为网络借贷信息中介,而非信用中介,也就是为借款人和出借人提供信息服务。

其需要履行对出借人与借款人的资格条件、信息的真实性、融资项目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必要审核等义务,并不得从事或者接受委托从事为自身或变相为自身融资,直接或间接接受、归集出借人的资金等活动。

2017年8月,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关于落实清理整顿下一阶段工作要求的通知》,其中要求,对整改类机构,明确业务规模不能增长、存量违规业务必须压降、不再新增不合规业务。随着网贷行业的整改,“羊毛”也许会越来越少。但是平台将越来越清晰,越来越真实地呈现在投资人面前。

一位资深网贷人士告诉记者,杭州近期“爆雷”的很多平台实控人都可以被联系到一起,很多背后有上市公司背景,“拿钱去炒房,还有拿钱去做股权质押,用资金维护股价的情况,不管是投资房产还是股票,很难短时间内提供流动性,本身就是自融导致的流动性风险。”

网贷业内人士吴张杰告诉记者,目前正规的P2P主流资产包括信贷、车贷、供应链金融以及三农金融等,涉及人群多为中小企业主及有短期应急资金需求的个人。而问题平台多属于自融平台,大股东或控股股东虚拟标的或个人在平台借款,最终的资金流向了股东手里。另外借款逾期也会造成平台暴露风险,借款人逾期又分“主动老赖”和“被动老赖”,前者属于骗贷,主观上拒绝还贷;后者属于经营不善或生活变故,无力偿还贷款。“爆雷”是监管整治期“阵痛”?

从P2P平台借款的群体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难以从其他渠道获得融资的个人或中小企业,因此其坏账率一直受到关注。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实践教授胡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除了个别分支外,P2P业务是不赚钱的,原因是坏账率较高,利率又有限制。只有现金贷是例外,它的特点是超高利率、超短期限、超小金额,但现金贷只是P2P里的小分支,而且现在利率上限也被国家再次明确了。

胡捷认为,一些P2P平台之所以能维持下去就是靠不断拉新人来填补过去的亏损。因为一直有本金进来,坏账在一定时期不暴露,但这种做法行得通的前提是平台方要有直接或者变相的资金池。所谓资金池就是A借钱给B,但A的钱先给到平台,平台再把钱转借给B。如果B无力偿还,资金池可以垫付,起到缓冲作用。但如果坏账不断出现,资金池就需要不断有新客户“输血”维持。过去这两年,监管措施严厉落地,不准再搞资金池,P2P借贷关系纯粹发生在A与B之间,资金池面临枯竭的问题,历史上积累的坏账缺口逐步显现。

编辑:王海婷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