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农业科技让春耕更“智慧”

2018-05-07 14:49 来源: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夏凡 张栩 字号: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在盐城,春耕生产方式正悄然更新,喷药用上无人机、农田喝上净化水、工厂生产食用菌,农业科技创新助力春耕,自动化、智能化成为春耕新潮流,现代农业促进乡村振兴,成为盐城乡村的新景。

4月26日,盐都区龙冈镇港北村二组,一台植保无人机在空中来回飞行,把农药均匀喷洒在麦田里。农田主人周文祥轻松地站在田边,看着两名技术人员操作。

“这是第四代GD-20无人机的新功能——定点功能,先由两名技术员确定AB两点,之后无人机就自动在这之间往返飞。”盐城汉和飞防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何步林说,无人机一次载药量为30公斤,配备药量警报,没有药会发出预警。

“这片田210亩,如果是人工喷药,10个人至少要喷一天,而一台无人机只要3小时就行。”周文祥说,这次他租用了3台无人机,一台无人机飞一次就能喷30亩地,几十分钟喷完全部农田。喷一亩地均价6元,一年要喷4次,比人工喷药省心省钱省时。“这是我第三年用无人机喷洒农药了,最明显的感觉就是收成增多,农药用量减少,特别省心。”

龙冈镇农业中心党总支副书记孙斌说,传统的喷药方式,农民要自己背着农药罐下田,效率低,还有中毒的风险。而使用植保无人机,远距离操作,不仅方便快捷、省时省力,还避免了农药吸入性中毒,适合种植大户。普通农户多用自走式打药机进行喷药,也十分快捷省力。

“互联网+”正描绘着未来农业发展新方向。建湖蜻蜓农服借助“互联网+”,利用先进农业种植技术的集成,让农业物联网、水肥一体化、绿色防控植保等技术帮助种植者实现智能种植。

随着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科研成果也运用到春耕生产中。4月26日,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步凤镇步湖路旁,康森(盐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态农园里,一座两米多高的净水池正汩汩流出清水,通过沟渠输送到田间地头,灌溉农田。

康森公司董事长彭育业介绍,伍龙河的水抽上来后,经过净水池8道过滤才能流入农田。在过滤过程中,还会使用多孔生物陶瓷净化技术。“这不是简单地用炭过滤,而是用微生物菌进行水质净化。”彭育业说,他们对菌种进行人工培育驯化,修复水体氮循环,既符合无毒、无公害、无二次污染、对人体无害的原则,又能有效除去水中的氨氮、硫酸根、臭味、化合污染物等。

彭育业说,这项高科技需要专业的研发部门对微生物菌培养,还要花大价钱造净水池和灌溉系统,所以种植成本很高。“但只要尝过我们种植出的果蔬,这个费用花的就绝对值!”农园850亩土地都已经过改良,再用净化过的水浇灌,种出来的东西口感有显著改善。

“公司也在积极探索打造集旅游观光、休闲采摘、生态种植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彭育业说,十九大报告中提到,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为发展现代农业、打造田园综合体带来新的机遇。

在盐都区盐城爱菲尔菌菇装备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一派繁忙景象。

该公司正在全面推行装配式可移动智能化出菇房,让食用菌生产走进寻常百姓家。据工作人员介绍,智能菇房可根据不同食用菌种的生物特性模拟其生长环境,满足食用菌不同生长阶段的生物特性对环境的需求。菇房中传感器实时、精准监测现场环境将检测数据实时传输到中央控制系统,自动调节环境参数,做到实时监测控制和可视化操作,提高出菇产量和质量。

该项技术是响应政府精准扶贫号召研发设计的,智能菇房依托菌袋可实现多品种食用菌独立完成智能化出菇,全程可追溯,让农民在自己家实现食用菌工厂化生产。30立方的装配式可移动智能化出菇房,以玉木耳为例,每批次可完成1500袋的出菇生产,每年可循环生产15次,年净利润可达到约5万元左右。这一系列的新技术、新设备,让生产出来的食用菌产量高、质量好、成本低。

当现代科技越来越多被用于农田,和以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春耕相比,农民更加轻松。据市农委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今年我市春耕结构调整势头良好,按照“缩粮、减油、扩特经”的工作思路,稳步推进大宗农作物结构优化调整。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大力推进绿色兴农,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始终坚持把科教兴农作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主体战略,作为提升农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举措,加强自主研发,加快转化推广,提升科技装备,全市农业科技贡献率达65%,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1%,农田水利现代化水平突破80%。

编辑:左武叶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