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时节话枯枝牡丹 揭开盐城人对牡丹情有独钟缘由

2018-04-23 14:44 来源: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全媒体 陈思源 通讯员 王登佐 字号:

谷雨时节,万物生长



  便仓枯枝牡丹久负盛名,每到谷雨前后,观花的人流如潮,长盛不衰。4月20日下午,湖海国学社在盐都区图书馆三楼学术报告厅举办“花王之根——说枯枝牡丹”讲座,资深学者、诗词家、高级法官何玲龙从文献记载的角度,考证、解说牡丹文化,揭开盐城人对牡丹情有独钟的缘由。

  据史料记载,北宋初年盐城就有人种植牡丹,后到元朝的卞元亨,枯枝牡丹枝繁叶茂。数百年来,以枯枝牡丹为载体的诗词、传说等,已经形成了盐城的牡丹文化。何玲龙从文化之根、神话之根、经济之根三个方面介绍了花王牡丹,追寻花王之根。



  第一,文化之根。追寻牡丹诗词的“线索”,可见“宋代三相”晏殊、吕夷简、范仲淹在西溪任盐官时均钟爱牡丹,后人爱屋及乌。因此,便仓枯枝牡丹的文化之根应在北宋初年,关联三代贤相,名词名诗,内涵深远。

  第二,神话之根。枯枝牡丹的神话也给这一人文景点增加了神秘魅力。古典小说《镜花缘》中记载唐代女皇武则天下令放火炙烤牡丹的传说,赋予其美丽的神话色彩;关于卞元亨 的传说,则赋予枯枝牡丹传奇的历史。据考证,卞氏始祖大参公(号济之)宋时官居陕西参知政事,宋亡时辞官隐退江南,在便仓镇辟园亲手栽植牡丹,距今已有700年。

  第三,经济之根。牡丹的直接经济价值在于其根皮,如今“丹皮”仍然是常用的中药。此外,牡丹的观赏价值也广为认可。隋炀帝时,已人工培植牡丹,且品种繁多。至唐代,牡 丹的观赏地位登峰造极,享有国色天香之誉,身价百倍,令花工、花农获益良多。



  “打造牡丹文化,发展牡丹旅游,挖掘盐城千年来的文化积淀,为子孙后代造福。”何玲龙说,目前,应当珍惜这一流传千年的牡丹情结,整合西溪“三相”牡丹、便仓“枯枝” 牡丹、市区“仇德哉”牡丹、射阳黄尖牡丹园、伍佑“百年牡丹”、斗龙膳食“养生”牡丹等种种资源,统筹规划,使牡丹花王根深叶茂花繁,为盐城的经济、文化建设作出应有 的贡献。

编辑:小尤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