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让一个贫困户掉队 ——建湖高新区精准发力攻坚脱贫纪实

2018-04-19 10:08 来源: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全媒体通讯员 周红梅 王洪萍 肖兆力 字号:

  4月10日,在建湖县城府前路与府右路、秀夫路与崔墩路交界处的土地上,30多个村民将数千株榉树、栾树树苗,搬的搬、抬的抬、扛的扛,一棵棵移栽到大田里。

  同日,在建湖通用机场东、西两侧的空地上,20多个村民手握镰刀、铲锹,有说有笑地锄草;在建湖高新区杨家舍河以及翠湖湖畔,6个村民分别在这里清理河道杂物;在七里、走马、李夏等村,园区的党员干部和村干部们一起,有的帮助村民栽植果树树苗,有的走进贫困户家中嘘寒问暖。

拓宽渠道,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2016年10月,建湖高新区塘河街道共排出低收入农户442户。为让这些贫困户尽快脱贫,该区对各部门结对帮扶低收入农户进行任务分解,要求区(街道)主要负责人每人帮扶9户,班子成员每人帮扶4至7户,中层正职每人帮扶3户,机关在编人员每人帮扶2户,其他工作人员每人帮扶1户。

  2017年初,该区还剩农业贫困户326户,县直参与结对帮扶的党员干部有6个部门,共结对帮扶47户,区、村居181名党员干部结对帮扶279户,实行“一对一”脱贫帮扶。

  通过摸清贫困底数,精准识别扶贫对象,该区先后开辟了194亩扶贫基地,免费为有劳动能力的64户贫困户提供种子、化肥、农药、技术等,让每户每年净增收7000元;区财政先后购进梨树、桃树、榉树1500余棵,分给走马村、乔庄村两个村的103个老弱病残贫困户栽植。截至目前,已脱贫249户。

建档立卡,严格落实责任担当

  “我开电瓶车只要五六分钟就到公司了,每月有3000元的工资不算,还有养老和医疗保险。现在,有了固定收入也可以照应家里,日子一天比一天好。”潘先桂感慨地说。

  今年43岁的潘先桂是建湖高新区李夏村4组村民,有轻微残疾,妻子患二级痴呆,加上年近七旬的母亲和七岁的儿子都需要他来照料。多年来,他家日子过得十分艰难。李夏村积极策应园区扶贫攻坚方略,帮潘先桂办理了拆迁困难补助,曾经的“三间两厨”变成102平方米宽敞明亮的回迁安置房;又将他推荐到园区的特佳公司上班。在扶贫基地为他安排了五亩地,每年有6000多元的收入。

  目前,全区已全面完成全国扶贫信息系统中管理的该区所有低收入农户的数据更新和信息化系统完善工作。2017年,经过审核,确认新增12个贫困户,清退低收入农户47户,其中2016年脱贫144户,2017年脱贫105户,到目前为止,尚未脱贫193户。2018年计划脱贫86户,脱贫率达44.56%。

脱贫攻坚,绝不让一个贫困户掉队

  今年46岁的朱明芳,是建湖县塘河街道长沟村长东组村民。2015年10月,丈夫张金龙身患胃癌,在医院做了胃全部切除手术,虽然保住了性命,但已完全丧失了劳动能力。为了养家糊口,身体也不好的她坚持在一家小厂里干点力所能及的活,拿点微薄工资。“昨天,园区领导和村干部又来到我家里,不仅帮我打了个报告,还答应过几天送钱给我们。去年还帮我们一家三口办了低保。”4月11日,朱明芳眼里含着泪水,激动地说。

  “‘扶贫工程’就是‘民心工程’,直接关系到民众能否‘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我们必须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做到脱真贫、真脱贫。小康路上,绝不让一个贫困户掉队。”对于脱贫攻坚,建湖高新区主要负责人字字掷地有声地说。


编辑:丽丽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