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项获国家专利 “江苏工匠”宋红浩爱搞发明

2018-01-29 09:37 来源: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赵亮 通讯员 吴江 字号:

宋红浩(右)在工作中。

提到发明,人们往往会认为这是科研机构的工作。其实不然,盐城供电公司有一位职工在21年工作中,不仅创新发明13项成果,而且其中有5项成果获得国家专利。他,就是该公司盐都营业部学富供电所所长宋红浩。在今年1月5日举行的首届“江苏技能大奖”表彰大会上,他被省政府评为“江苏工匠”荣誉称号。

发明“高枝修剪刀”

高空修剪靠近带电线路的树木

1996年,宋红浩高中毕业后,进入盐城供电公司盐都营业部尚庄供电所工作,虚心向老师傅们学习,把每一次施工、维修、服务的现场,都当成学习、砥砺的战场。

两年后,宋红浩被调到盐城供电公司盐都供电营业部当线路工。一次工作中,宋红浩发现随着新农村建设和电网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在电力设施保护区内违章植树的情况,屡禁不止。为消除树木对电力线路安全运行的影响,供电企业每年都需组织人员,对电力线路通道中的树木进行修剪。

然而,人工砍伐存在工作效率低,操作危险性高。有一回,宋红浩的同事在启动油锯时,脚底一滑,转动的油锯刀刃差点就把他的脚锯伤。这事给宋红浩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脑中也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避免这样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

经过调查,宋红浩发现市场上现有高枝剪的操作杆都是铝合金杆或铁杆,加之操作杆的长度只有2至3米,只能用于一些矮小的树木。于是,他设计出一种充电式液压高枝修剪刀。其技术原理是:利用无线遥控技术和电动液压技术来完成剪切功能。

由于采用绝缘化设计,并且具有操作杆长、无线遥控操作灵活方便等优点,使得该器具能在不停电情况下,也能修剪靠近带电线路的树木。好处是使作业人员远离了带电的高低压线路,避免触电危险。另外及时对树木进行清除,减少了电力线路相间短路和单相接地事故的发生,极大地提高了社会供电可靠性。

盐城供电公司曾算过一笔账:若按每个供电所每年减少停电1到2次,每次按1小时计算,全市每年可多供电量达80多万千瓦时,直接经济效益约达48万元。由于“充电式液压高枝修剪刀”具有很高的推广运用价值,因此已取得了2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21年发明13项成果

5项成果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创新来源于不断探索和对事物精益求精的追求。2009年5月,盐城供电公司盐都供电营业部成立“宋红浩创新工作室”。身为农电技术带头人的宋红浩,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时,围绕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和工作重点,将先进技术、经验、方法和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2010年,他发现施工现场使用的避雷器横担,还是按照老式阀型避雷器的安装方法设计制造的,已不适合现在使用。于是,他对横担进行了重新设计、制作。该项革新除了在盐城供电公司“三节约”金点子征集活动中荣获一等奖外,还被市发改委、盐城市总工会、盐城市经信委、盐城市科技局等单位联合评为“盐城市职工十佳合理化建议”。

2016年,盐城水产养殖业蓬勃发展,然而鱼塘、虾塘、蟹塘、藕塘,将电杆、铁塔等包围在鱼塘的中间,给线路的安全运行和维护带来不便。宋红浩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研制出一种质量轻、造价低、结构简单、抗倒覆能力强的电杆基础防护坡的砌块,方便杆线基础的防护坡的建筑。

该杆塔基础护坡砌块,本体采用轻质陶粒混凝土制成,而陶粒混凝土是以陶粒代替石子作为混凝土的骨料,特点是重量轻,成本低、施工速度快、使用寿命长、绿色环保,无毒无害。由于其利用“榫卯”结构,实现砌块与砌块之间的连接,且安装方便,最终该项成果不仅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而且被江苏省电力公司评为“职工技术创新三等奖”。

21年来,经过反复试验,“宋红浩创新工作室”获得13项发明创造成果,其中技术创新成果9项,管理创新成果4项,有5项成果甚至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而他本人则先后获得国家电网公司农网配电运检岗位能手、江苏省劳动模范、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企业首席技师、盐城市十大杰出青年等多项荣誉称号。

编辑:小尤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