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完成徐秀娟遗愿,这里30年续写《一个 真实的故事》

2017-09-15 10:07 来源: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龚增英 徐群群/文 顾善济/图 字号:

明天是中国首个为环保事业殉职的烈士徐秀娟逝世30周年纪念日,北京、齐齐哈尔、盐城等地将举办多种大型纪念活动,弘扬精神,继承遗志。记者昨日前往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寻访当年与徐秀娟一起工作的同事,重走护鹤的路程,倾听英雄身前身后往事。采访中感受到,30年来,徐秀娟并没有离开,继她之后,这里的一代代环保工作者像她一样默默坚守平凡岗位,餐风饮露,无私奉献,为保护环境将《一个真实的故事》续写下去。

复堆河畔 思念绵绵

碧空如洗,草木葱茏。沿着保护区内白色标志性建筑丹顶鹤主题馆一路西行,穿过水上森林、4D影院等规划设施,在徐秀娟牺牲的复堆河畔,一座茅草覆顶的纪念馆已初步成型,正在做后期布置。

△工人师傅在现场施工中。

屋后意杨树下,一位工人正仿照秀娟生前用芦苇做过的形状,默默绑扎篱笆。来自黄尖的张金福在旁边搬运物料。

“好快哦,一晃30年了,至今还清楚记得在路上遇到她时的模样。热情,和气,大方。听到她离世的消息,我周围认识不认识她的人,个个伤心。”张金福说。

距此不远处,便是徐秀娟的墓地。天圆地方,竹翠柏青。虽曾来过多次,仍禁不住伤感。这位从东北扎龙保护区前来支援建立丹顶鹤越冬地孵殖基地的齐齐哈尔姑娘,才23岁就因保护野生动物,将生命留在了盐城湿地。

一大帮人正在现场紧张地忙碌。“自发前来祭扫的人太多,常常站不下,趁着这次周年纪念机会,扩建一下。”景区负责人殷鹏一身泥灰,胡子拉碴,与平时的俊朗判若两人。“事情太多,没空理发。”他不好意思地挠挠后脑勺。

纪念碑上,“无私奉献”4个字,虽历经30年风霜,依然清晰如印。撷取秀娟生活片断制作的青铜雕像上,秀娟面色柔和,目视前方。在她左手伸展的前方,是9只形态各异的丹顶鹤群雕。两组雕像遥遥相对,彼此呼应,在复堆河水的环绕下,与周围湿地景致构成一幅自然和谐的画面。

“走过那道芦苇坡,你可曾听说,有一位女孩,她曾经来过……”16日,这里将举行隆重纪念活动,音响师此刻正一丝不苟地试播着这首家喻户晓的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

△复原徐秀娟当年的住所。

今生有愿 青春无悔

“太美了,秀娟向往的美景现在到处都是,可惜她却看不到了。”徐秀娟昔日同事、保护区社会事业管理科贾翠梅说。

“每近中秋,我都会想起秀娟。当年我们一样青春年少。她的宿舍在我后面一排,但她多数时间会住在滩涂上的鹤场值班室。偶尔回来,我们会弄上几个小菜吃饭,一起唱歌,她弹吉他伴奏。我们曾交流过很多对未来的遐想。她很爱学习,一起值班的晚上,她不是看书,就是在本子上记录数据,绘制丹顶鹤行为图谱。她文章写得很好,《灰椋鸟》都入选了课本。英语也很好,本子上有时都是成页成页的英语笔记。

  “1987年9月15日清晨,生着病的秀娟为两只大天鹅洗澡,没想到其中一只挣脱飞走了。秀娟很自责,当天早饭和午饭都没吃,晚上拿了两根油条和一个大饼,一直在荒滩上找,一夜没睡。16日中午喝了点稀饭后,她又去找。下午4点钟左右,她去小街上买了点日用品,还给我们带了梨,在窗户后面与我聊了几句后,就说还要到鹤场去。没想到这竟是永别。”贾翠梅伤心地回忆。

“她刚到这里时,无法咽下用咸水做的饭,病了一场。病好后,就钻进鹤棚,照料雏鹤。她常把雏鹤抱在怀中仔细观察,晚上还把它带到床上一起睡觉,腥臭的鹤粪拉在身上、被子上、席子上,也毫不在乎。那时没有自来水,更没有电,夜里寂寞睡不着时,她会弹起吉他,对着小鹤们唱歌。”往事对贾翠梅来说,仿佛历历在目。

“来盐城的第一年春节她没回扎龙老家,我知道她孤单,年三十中午请她到我家吃饭,她愉快地来了,可吃完中饭后,却一定要赶回鹤场,说不放心丹顶鹤。她那无私奉献、工作至上的精神到今天都深深刻在我脑海里。

“30年了,青春回不去,但秀娟的故事我永远忘不掉!每给后辈们讲一次,自己也会被再激励一次!”

△保护区设施日益完善,和当年相比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行业标杆 事业典范

最近一段时间,“盐城珍禽自然保护区”微信公众号上,天天都有缅怀徐秀娟的文章。当年曾去齐齐哈尔接来徐秀娟、亲眼目睹她一路辛苦保护鹤卵的吕士成在一篇文章中说:徐秀娟走了,但她留下了众多的宝贵财富:创造了长途运孵丹顶鹤卵两昼夜、行程2000多公里并顺利出壳的国内新记录;在丹顶鹤西部迁徙种群最大的越冬地盐城,创建了第一个鹤类驯养场;建立了系统的越冬地丹顶鹤人工驯养育雏技术规范及管理制度……更重要的是,她留下的爱岗敬业、艰苦奋斗、执着追求、无私奉献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精神,已经成了一个地区的品牌、一个系统的楷模、一个行业的典范。”

听到徐秀娟牺牲的消息时,吕士成震惊不已,带着心痛暗自跑到宿舍流泪。为了实现秀娟的遗愿,他放弃机关工作来到了鹤场,继续开展徐秀娟留下的课题。“丹顶鹤在越冬地半散养条件下的人工繁殖研究”一举取得成功,填补了国内空白。

翻着一册册记载着保护区历年科研成果的书稿,吕士成感慨万千:从当初的零起步到现在,保护区不多的人手中,科研力量已有飞跃进步,中高级技术人员15名,并拥有两名研究员,人才知识结构涵盖工作所需的各个专业。与全国12所高校和科研机构正常开展项目研究,主持人中,有院士1人、教授12人、副教授33人;目前在手研究项目53个,其中国家级21个,省部级14个。而吕士成自己,被评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还先后完成和参与省级以上课题20余项,发表论文70余篇。

践行遗志 任重道远

在管理处副主任朱照伟提供的一本荣誉册上,记者了解到,在徐秀娟烈士的精神感召下,一直在保护区从事环保工作30年不间断的有8人,他们是:杜进进、吕士成、王瑞成、贾翠梅、殷作家、陈兰、沈玉国、周祝万。这些年来,有多名员工受到市以上表彰,其中李春荣被公安部边防局授予“优秀护边员”称号,陈卫华被表彰为“江苏省生态文明使者”等。徐秀娟当年工作的鹤场,现已实现了机械化孵化、仪表化监控、标准化驯养、规范化管理,与生物科普教育基地、丹顶鹤生态旅游管理中心一起,成了盐城对外展示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窗口。

殷作家是当年和王瑞成一起最后见过秀娟生前一面、找回秀娟遗体的两个同事之一。与贾翠梅、吕士成一样,他也30年未离一线岗位,现任保护区三里闸管护站站长,守卫东台、大丰、亭湖三地的环境保护。因工作需要,他与其他管护人员一样,长年无休假。

“作息和别人不一样,我们是跟着季节走,跟着潮汐走,跟着发案规律走。方便面是家常便饭。上午10点到下午3点在海上巡逻时是不吃饭的,只敢喝水。也不能吃肉,40多度的高温,巡逻艇上放不住。吃的菜通常是马铃薯炒鸡蛋。从碗里夹起到嘴边的过程中,筷子上会立刻爬满苍蝇。

“不过与秀娟那时的工作环境比,以前只有自行车,现在有执法机动车,又有快艇和无人机,还有高能双倍望远镜,条件不知好上多少倍了。”殷作家对比起今昔经历心潮澎湃。

“那时秀娟带着我们建的养鹤场,就是在荒滩上把苇草割倒,铺上沙土,四周围上芦苇篱笆这样的地方。睡觉的房子是空军打靶留下的旧炮楼,里面放两张破旧木床。夏季蚊虫、‘海狗子’咬人,黄鼠狼和蛇自由出没,老鼠从脸上爬过去。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她带着我们一起完成了鹤场的创建,丹顶鹤的孵化。白琵鹭、斑嘴鹈鹕、大天鹅等一批珍禽也饲养成功。她的理想和愿望,就是让所有的生物都能和谐相处,自由生存。

“责任在肩,不敢懈怠,”殷作家手指地图上自己的管辖区域,庄重地对记者说,“我们向秀娟致敬的最好方式,就是更好地完成她的遗愿。”

编辑:张文凇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