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来啦 一年级先认字,拼音只是工具

2017-08-24 10:15 来源: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倪静 文/图 字号:

“苏教版将停用!9月全国中小学统一使用‘部编’教材”,这两天,这条消息引爆了朋友圈。真的假的?记者昨日采访了盐城市第一小学教育集团的相关老师,得到了肯定的答复。

△左图为“部编”一年级语文教材。右图为先识字再学拼音。

9月份江苏新入学的小学一年级和初一新生,将使用“部编本”的新教材,包括小学一年级、初一年级的语文、道德和法治、历史三门学科,原有的苏教版将停用。“部编本”是指由教育部直接组织编写的教材。

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本的改革。在“部编本”语文教材中一年级的语文教材有非常多的显著变化,一是孩子们上学不再首先学拼音了,而是从认字开始;另一个是传统文化的篇目增加了。

新教材“专治不读书”

盐城市第一小学教育集团实小校区副校长蔡绪稳向记者介绍,8月20日、21日两天上午,我市教科院组织了新教材教学的相关培训。

培训中提到,以往各地开发的教材异彩纷呈,各有特色,但也有薄弱之处。这次统一使用的部编教材汇聚了各地教材的优势,比如,苏教版语文书中的情境图被吸纳到新教材中;北师大编写的教材先识字后学汉语拼音的方式被借鉴。

蔡绪稳说,在培训课上观看了教材主编温儒敏对新教材讲解的录像。温儒敏说,这次“部编本”的新教材超越了现有各地教材,站在现有各版本教材的肩膀上,提升了高度。

“这次的小学语文新教材‘专治不读书’”,温儒敏说,强调阅读的重要性是新教材的最大特点。

研究了一年级语文新教材后,蔡绪稳总结了几大特点。他认为,拼音的难度被降低,弱化拼音地位,拼音只是识字工具,识字途径是多样的;让阅读回归课堂,课外阅读课程化,强调学校阅读的重要性;加强口语交际能力,交际能力真实化、情境化。

把汉语(字)摆回到第一位

实小校区年级部主任陈云霞,是一位有17年一线语文教学经验的老师。今年5月,她作为全市唯一代表去成都参加了新教材的全国培训。

陈云霞说,过去都是一年级刚上学就学拼音,然后再用拼音去认字。这回改了:把拼音学习推后个把月,先认一些汉字,再学拼音。

“对拼音教学的要求降低了,不要求拼音听写、默写、抄写。拼音只是工具,通过拼音认字就行,学拼音的目的本来就是为了识字,把拼音弄得太难也没有必要。”陈云霞说。

“部编本”很大程度上回归传统。入学教育以后,第一篇识字课文,就是“天、地、人、你、 我、他”,六个大的楷体字扑面而来。

接下来是“金、木、水、火、土”。这样的安排,要的是孩子们对汉字的原初感觉。第一印象不是字母“a o e”,而是汉字“天地人”,这个顺序的改变是别有意味的,把汉语、汉字摆回到第一位,而拼音只是辅助学汉字的工具,不是目的。

教好古诗文在于反复诵读

记者翻阅一年级的语文新教材,发现有非常多的朗读篇目,甚至已经有了不少古诗词。

陈云霞说,“和大人一起读”是新教材的亮点之一。大人指父母、老师或其他家庭成员与亲友。一年级刚上学的学生自己还不会读,所以让大人和他们一起读。这个栏目的用意是激发读书的兴趣,让孩子刚上学就喜欢语文,喜欢读书。这也是幼小衔接的学习方式。

陈云霞从在成都的培训中得知,“部编”语文的古诗文篇目增加了。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有古诗,整个小学6个年级12册共选有古诗文132篇,平均每个年级20篇左右,占课文总数的30%左右。

怎样教好古诗文的课?主编温儒敏说:“最好的办法就是反复诵读,读得滚瓜烂熟,不用有过多的阐释,也不要太多活动,宁可多读几遍、多读几篇。比如,给一年级学生讲《春晓》,讲春天到来的感觉、那种发现,让孩子大致上懂得写了什么,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就可以了,不要让孩子去记什么‘抒发了诗人热爱春天、珍惜春天的美好心情’之类。因为‘珍惜春天的美好心情’之类,不是一年级孩子能理解的。讲王维的山水诗,也不一定非得往‘热爱大自然’上面靠,让小学生安静下来,体会一下诗中表达的那种‘静’,我看就可以了,不必添加许多成年人理解的内容。”

编辑:张文凇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