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的五年】种梨采叶两不误 富民路上有新招

2017-08-16 09:55 来源: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王倩 字号:

7月29日上午,大丰区恒北村村部冷库外,一辆又一辆运货车停下,村民们看着一年的丰收成果供不应求,喜上眉梢。村民吴士平前一天从田头摘下300多斤早酥梨,当天全部卖出,拿到500元现金。他把现金塞进衣兜里,告诉记者,“今天只是送来一个零头,我家有4亩田,今年收成两万多斤,按1.5元一斤的收购价算,能有3万块收入。”

8月3日上午,记者再次联系他时,电话那头的他很满足,“梨差不多都卖光了,只剩下田里一些特别小的果子。”他说,村早酥梨合作社为村民们开辟销路,一周左右就把大家的梨销了八成多。“儿子马上结婚,我们两口子给他在城东香榭丽花园买了套130多平方米的新房,首付二十多万是我们出的。”老吴说,除了种梨,他还有个瓦工手艺,这些年种梨和打工两不误,一年赚个七八万不成问题。“早酥梨生命力强,今年拉个枝条,后年就结果,去老枝留新枝,成3倍地翻。”吴士平说,田里不少树都有30年以上树龄,最老的一棵树是1958年父亲种下的,“靠这些树,供养了好几代人。”
  52岁的村民曹国群18岁就种早酥梨了,“20岁跑市场,跟村里几个年轻人一道,四处联系销路,这些年每年靠卖梨,就有好几万收入。”他说,对于纯农户来说,种一亩果树就能有五六千的纯收入,这很不错了,况且很多村民都是五六亩开外的田。
  除了种梨,村集体也为大家寻找到了一条增收新路:种柿子。“我家田不算多,今年种了5亩柿子,柿子叶还有人来收购,卖了四千多块钱。”57岁的村民田翠云说,她和76岁的婆婆今年6月特别忙,因为要清洗、整理柿子叶,“说是发往日本、韩国,那里的寿司下面会垫上这种柿子叶,有一种清香,还有的地方加工成柿子茶。柿子叶也有区别的,要挑选稍微老些的叶子,先清洗、再用盐水泡,60张叶子一打,一打叶子就能卖120至150元。”她说,每年6月的柿子叶最好卖,因为雨水多,家里田多又勤劳的村民,一个月靠这个就能赚万把块钱。
  记者在村民曹满贵家的梨园看到,他家既种梨树又种柿子树,互不影响。他说,“在梨园里种柿子,是我们村的特色,这两样东西放在一起,更好长。我今年靠卖柿子叶,纯收入有一万多块。”
  不难发现,恒北村境内的河道,水位较高,这是为什么?村党委副书记陈涛说,“我们专门请人对村里的河道进行了水位增高,这样果树根系吸收水分更加充足,长出来的果子口感更好,柿子叶也更茂盛。”如何让全村人持续增收,是村干部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恒北村民善于探索,但对于早酥梨种植,他们也有自己的忧虑。“这些年年年丰收,但事实上,早酥梨是一种比较老的品种了。今年村里请了省农科院的专家过来,给我们村民上课,大家也提了很多问题:比如如何防范高温下的木栓化病害,如何引进新品种,如何拓宽市场等,专家都一一给了答复。”村民曹国群初中毕业,但他是村民眼中的“种梨专家”,他善于研究市场和销路。当省农科院专家提出,恒北完全可尝试种植“苏翠一号”进行果品升级时,他连忙跟着陈涛去了一趟徐州农科院,“新品种确实口感更好,光泽度也高,适合走高端市场。”曹国群一直记得专家的一句话,“你们这个早酥梨虽然现在销路还可以,但它是60年前的品种了,只有升级、更换新品种,才能跟上市场步伐。”
  对此,村民们也有体会。“特别是今年,进口水果层出不穷,新品种花样百出。现在如果不升级,以后迟早会被淘汰。”村民吴士泉告诉记者,他相信无论哪一行,都要不断学习不断创新才能跟上时代步伐,“种梨也一样。”
  记者了解到,村里今年6月特地开辟出一块20多亩的示范田,里面有苏翠冠、苏翠一号等新品种。“后年结果,很多村民都对新品种充满期待。”陈涛坦言,带领大家致富,要密切留意市场动态,不断挑战和创新,这样才不会被市场淘汰,“村民们的创新意识也很强,今年很多村民要了新品种,春天就嫁接了,目前来看,水土都服,长势挺好。”
  创新不止于此。去年,恒北村瞄准电商销售模式,对现有产品进行了重新整合,他们开通了“江苏大丰恒北村”淘宝企业店铺、“恒北村苗木”阿里巴巴企业店,积极与“拼多多”“捷农生活”等平台合作,进一步拓宽产品的销售渠道。
  陈涛告诉记者,为撬动市场,实现更大的品牌价值,恒北村还开发了恒北酥梨酒、梨木梳、柿子醋等衍生加工产业,拓宽村民增收空间。
  记者了解到,2016年电商带动恒北旅游销售总额约1800万元,其中果品销售700万元,旅游收入400万元,苗木收入380万元,五级产品销售120万元,其他收入200万元。

编辑:左武叶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