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首甲:种地种出大格局 办家庭农场带动数百农民致富

2017-08-08 08:53 来源: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陈为琨 字号:

“瓜藤长了,一定要把它理到藤架上,彼此间距要控制好;丝瓜结纽时,也要架到有光照的地方;墒沟要保持整洁,利于输送水肥养料。这样,丝瓜才能长得光洁有型。”7月31日上午,在大丰区白驹镇锦绣大地现代农业示范园里,园区负责人单首甲正手把手地给进步村村民刘兴芳传授丝瓜“种植经”……

劳筋骨,苦心志,方堪大任。军人出身的单首甲经历风雨之后,才苦尽甘来,带着村民一起奔小康。

1997年,单首甲从部队复员到地方,成为白驹镇派出所的一名辅警。“当时,在派出所工作,还是受到很多人羡慕的,领导和同事对我的工作十分认可。但是,思前想后,我仍然觉得不适合干这个工作。农田都是五六十岁的老人在种,而年轻人却纷纷走出去打工挣钱了,我是农民的儿子,又是年轻人,为什么不能种田?自己如果搞成功了,还可以带动周边村民一起致富。”单首甲回忆道。于是,他回家种田的决定就这样付诸行动了。

“我们年老体弱的人种种田蛮好的。你一个年轻人放着好好的工作不干,不是很可惜嘛!”进步村村民单桂凤说,“首甲的决定真的让我们村民想不通。再说,种田哪是那么好种的,没种过一天地的年轻人,没有技术,没有经验,风险肯定很大。”

“单首甲是军人出身,骨子里有一股不服输的精神。他认准的事情就要一干到底,不管遇到怎样的困难,不成功不罢休。”同样是退伍军人、单首甲现在的合伙人之一王新斌说,自己的家庭农场自从加盟园区后,发展迅猛,挣钱越来越多。归根结底,得益于单首甲前面吃了那么多的苦,开拓出大市场。

单首甲流转了200多亩土地,全部种上甜叶菊。那长势真是好得不得了,眼看着六七月份就要收割了,致富梦就要实现的高兴劲就甭提了。“甜叶菊的叶子不能淋雨,偏偏老天爷不帮忙,连续下了50多天的雨。叶子晒干了,又湿了,最后全烂掉。小部分叶子最后5毛钱一斤处理掉。本来好叶子是执行保护价收购的,8元钱一斤。这一来去,亏大了。投资200多万元的甜叶菊项目,最后亏了40多万元。”单首甲说,尽管自己亏了,但没有亏村民一分钱,100亩的甜叶菊全部照成本算钱给村民。

单首甲寻思新的出路。他找镇里农业干部和专家,请他们帮助出谋划策,给意见,指方向。“我带他一起到东台三仓请教农业专家,结果人家给的意见和我们基本一致,就是要他搞特色蔬果种植,这个路子现在看来是走对了。”白驹镇农业干部陈干说,单首甲成功地搞起了有机蔬菜规模种植,成立了新鑫蔬菜专业合作社,土地流转越来越多,200多户农民也跟着他致富了。

种茄子、长西瓜、栽辣椒……能种植的蔬菜瓜果品种单首甲几乎全种了。“由于缺乏技术,没有经验,一开始,长不起来,地里收成很难堪,比不上一般农户。”单首甲说,请扬州大学农学院的专家教授指导后,长势越来越好,地里的蔬菜瓜果产出“一大堆”。“市场问题接踵而至,没人要,销不出去。”

单首甲于是白天在田间地头搞管理,晚上到盐城、泰州、扬州、南京、上海等地去跑市场。实在销售不动,干脆赊给菜贩子。“单首甲还真的有本事,胆子也大。当初请我销售他的蔬菜,由于不熟悉,不了解,我也不敢接受。”上海江桥市场的蔬菜经销商陈永军说,后来发现他的蔬菜确实没有农药。靠着纯天然的绿色农产品,卖相好,为人真诚,单首甲最终打开了上海市场。

接近中午,天气炎热,几个农民还在丝瓜棚里整枝、理墒。“今年的丝瓜产量比往年高,这些地都是从附近农民手里转过来的,他们参与劳动,参与管理,除了应得的土地费用,还拿工资。流转费用一千多一亩,120多名固定工年工资3万多,300多名临工也要得到一万左右。你看,那边的棚子里西瓜藤全部扯光了,西瓜结束了。‘8424’品种好卖得很。”单首甲边走边介绍,现在整个白驹镇的唐西、窑港、朱舍、新垛及洋心居委会等6个村(居)全部被他带动起来,共发展蔬菜大棚2000多亩,周边7个村辐射受益。

“首甲富了,我们也沾了光!”白驹镇肖坳村村民杨贵林连连感慨:“他教我们种菜技术,又帮我们找买家,简直是我们的大财神,我跟老伴两个人在这一年能挣5万多块,比之前自己在家种地赚得多多了!”

“我个人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是富!”单首甲说,锦绣大地规划面积10000亩,核心区域3000亩,如今已带动周边200多户村民发展大棚蔬菜近3000亩,人均增收3500元。

编辑:张文凇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