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拍摄”的苏南工厂:独门技术、专属市场引领新发展

2017-07-28 10:32 来源:交汇点 字号:

  △蠡湖夜色。

“记者朋友,这里不准拍摄,非常抱歉!”无锡先导智能装备公司董事长王燕清的语气,委婉而坚定。

7月26日,“1+13”省市党报全媒体行动第一分组走进无锡。五分钟前,王燕清还在企业展馆里热情洋溢地做着介绍,事无巨细,有问必答;进了生产车间,摄影摄像记者们迫不及待架起“长枪短炮”,他却换了个态度:“只准拍个大场面,绝不能拍摄工作间。”

  △无锡戴卡轮毂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轮毂供应国内各大车企。

接下来的参观点上,记者们屡屡遇到同样的困惑——在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中心机房走道里到处张贴“禁止拍摄”、“禁止进入”的字样,在戴卡轮毂,总经理戴润反复叮嘱:千万不能拍摄轮毂的“高清近照”。

“如今,苏南工厂的‘采访规矩’越来越多。”来自苏州日报的资深摄影记者倪黎祥感叹。在很多制造企业,进出车间要戴鞋套、穿防尘服;在一些科技公司,核心技术团队的人员照片“绝不能见报”。

  △无锡戴卡轮毂公司。

以往的苏南工厂可不是这样。得益于乡镇工业的率先崛起,较早完成原始积累的苏南企业纷纷斥巨资引进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设备,生产效率和环境大幅提升。企业家逢采访,必打开厂门,让记者们拍个够,通过媒体传递“现代企业形象”。

如今,敞开的车间大门为何又“关上”?

“不光是对媒体,就是再大的领导来,我们的车间内部也不让拍摄。”王燕清解释说,以数码锂电池焊接卷绕一体机为例,客户是苹果、特斯拉这些世界顶级公司,无数国内外企业想成为其设备供应商。他们的优势就是人无我有的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车间里都是“机密件”。在先导,现已拥有35项发明专利、8项外观设计专利和99项实用新型专利。这是企业敢在全球坐标找位次的资本,“身家性命”所在,当然不能“泄密”。

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办公室负责人吴吉明则有另一番解读——超算中心的“车间”就是主机房,必须常年保持22°C恒温和70%的湿度,一旦外界人员频繁进入,湿度和温度指标就会突变,进而影响处理器稳定性。“像一些基因测序等大型计算项目,算时达到1个多月,一旦出现意外导致宕机,就会前功尽弃。连我们自己的工作人员进入都要穿上专门的防静电防尘服。”

还有一类“不准拍摄”的制造企业,他们的客户不是事关国家安全的军方装备,就是全球前列的巨头公司定向采购,双方基本都签订了“保密协议”。这一大批企业还有一个共同特点:不显山露水却成长性极强,声明不显但在业界确实周知的“隐性冠军”。原来如此!

“这些新时期的‘苏南车间’,转化更加独门的创新技术而不是依赖资源和规模,抢占更高端的市场而非低价竞争,拥有更先进严苛的生产环境告别了‘血汗工厂’,这是无锡乃至苏南产业创新转型的整体缩影,也是‘中国制造2025江苏行动纲要’的鲜活实践。”无锡市经信委综合处长陈学龙说。

产业发展路径从跟随到引领,无锡物联网就是鲜活一例。当地发改委同志介绍,当地企业的物联网技术及应用在全球都处于领先地位,“国外媒体来了一般都不让看,核心技术人员一般不上镜头。”更多的企业是不再动辄标榜“省优部优国优”,而是对标世界一流,“埋头科研、闷声发财”。

孜孜创新成功切换了增长新动能,开拓了发展新境界。最近召开的无锡市委十三届四次全会传出捷报——上半年,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5.8%,首次列“苏南之首”;新批亿元以上项目264个,重大项目储备“历年最好”。

10年前,记者来锡采访苏南转型,当地领导干部自称是“换个姿势领跑”。如今,踏上“强富美高”新赛道,苏南人健步如飞,身姿曼妙。一如30年前勇立改革开放潮头,新一轮伟大变革前无锡又站在最前沿。

编辑:胥文菁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