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来时

2017-06-26 09:58 来源: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全媒体 字号:

  月值五六,龙之气盛。青龙自海入淮,汹汹而来;玄龙血脉贲张盘升而起,迎而战之。龙战于野,生灵涂炭。

  丁酉五月,阜宁吴滩。大晴天,阳光满溢,麦子刚收完,田里满是红铜麦茬。光秃秃的乡村公路上不时有农三轮嘎啦啦疾驰而过,车上的汉子们热得打赤膊了,身子也晒成了红铜。迎接我们的是立新村支书陈红明,一个矮壮汉子,红铜的脸,红铜的笑。我们站在马路圩河与立新河交汇的闸口,正对着他的老宅,保留下来的“6·23”风灾废墟:二层小楼硬生生地被削光一层,卷飞的黑色轿车拍烂在墙角,水泥船掀上岸倒扣着……

  阜宁县新沟镇南湾村,搬进新居的受灾群众家家门前悬挂国旗。

  蜿蜒的河流,宁静的田野,马路圩河两岸草木葳蕤,天地不仁的惨烈景象那么突兀地狰狞在安宁里。

  家来的!陈红明跟开车返乡的同乡一家人打招呼。烧周年啊,他给我们解释,今格农历五月十九,去年子六月二十三是阳历,阴历就是五月十九,死人的人家都在今天烧周年。我家爹爹前天过冥寿,一块做了。

  2016年6月23日下午两时许,龙卷风与冰雹突袭盐城市阜宁县,风狂雨骤雹烈,房屋连片倒塌,树木夷平,轿车刮上天,通信钢塔绞断,行者抛掷半里路外,99人死亡,受伤846人,倒毁房屋3000多间。事后专家组判定风力超过17级。

  其时,陈红明正在一户村民家谈事,飓风掀掉屋顶,他们伏在地上紧抓住桌腿。大风过去,推开门,暴雨劈头盖脸,眼里头全是倒塌的房屋,断壁折柱,砖瓦堆里传来呼救声哀嚎声,他们赶紧救人,等陈红明摸到自己家,被邻居救出来的老父亲躺在泥水里满身是血气息奄奄,送到医院也没抢救过来。作为“6·23”抢险救灾先进典型,陈红明也当选了“中国好人”,其实更重要的是,在他身上体现了乡村基层管理依然运转正常,危难中能够起到组织作用。

  苦的是死人,活下来的都享福了,村民们说。马圩河畔,整体新建的立新安置点,一片白墙灰瓦,剪纸般映着蓝天,巷道宽阔,草坪,绿树,池塘烟柳,一栋栋两层联排错落有致地排开。每户车库、卫生间、储藏室齐全,还是全框架结构,受灾群众购置价仅九百元一个平方,每户还享受省补助三万五千元、原宅基地复垦补助两万元。不少户正在装潢,切割瓷砖的声音不时响起,电信公司办理业务的钢棚彩旗飘飘,黄马甲的工作人员与村民们挤挤挨挨笑语喧哗。

  仅仅一年,所有的受灾村庄焕颜重生,一个个崭新的现代化新村赫然矗立,灯光球场、卫生所、村部、幼儿园、农贸市场都有,我们看到了强大的国家和国家的强大。乡土中国,小农经济零碎而脆弱,抗风险能力几近于无,前现代社会农民遭灾只有流离失所沦为流民,依赖改革开放四十年国家与社会的发展和全民动员的体制,每一次大灾都成了大建,推动了当地人民生活现代化水平的跃升。

  哥哥啊,房子好啊,做梦都想不到住这么好的楼房啊,感谢政府啊,正在绿化带移植垂柳的老大爷说。装潢的钱还没凑起来呢,房子都有了,命还在,怕什呢?慢慢苦啵,老大爷精精神神的。空降下的现代化,生活场景的现代化,它需要农民经济的现代化和乡村治理的现代化来匹配与填充。在阜宁,受灾村庄和人口往往又交叠了贫困人口,对特殊困难户,政府托底免费提供七十平方米的安置房。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一步跨到消费社会,电、水、煤气、卫生“出脚就要钱”,农民必须增收。精准扶贫,江苏省和盐城市、阜宁县三级政府的帮扶工作队都驻扎在这里,土地流转、高效农业、项目扶贫多路径齐上。在七彩农业园,高科技种植区如同四季常绿花园;在孔荡村帮扶工作队建设的粮食烘干中心,拿工资的村民说“大灾之年我们脱了贫”,这是灾区最好的消息。在灾区重建中,坚持透明公开,重大决策通过听证会、座谈会、论证会让群众全面参与,设置群众监督员全过程监管施工,政务公开村务公开,这些既是基层民主建设实践,又推动了乡村民主建设。乡村建设,毛泽东、梁漱溟、费孝通,多少先贤殚精竭虑,多少农民翘首期盼,应对城市化工业化带来的乡村危机,“乡愁”话语中的“新农村建设”让乡土中国又一次获得转机。

  龙行旧道,缚龙还需执红缨。在吴滩,街道办事处的杨广华书记说,年年六七月份都有风灾,他曾在县民政局工作,年年这个时候都要忙救灾,灾情或大或小。《阜宁县志》里也记载了1966年6月18日和1981年7月15日的两次龙卷风。杨书记说,每年这个龙卷风,总在羊寨芦蒲一线的淮河入海水道苏北灌溉总渠形成,北京来的专家已经准备在那设观察点。这也是好消息,虽然一个强国无惧任何灾难,但减少人民的生命和财产损失,总是政府和科技人员应该努力的。

  榴花照眼,鸣蝉初急,穿行平畴,我们还参观了喻口古镇。喻口古称淤洳,唐时建镇,历宋明清一直繁盛于淮左,毁于日侵,前几年修复。一水的青砖、灰瓦、马头墙,户户廊檐,家家骑楼,更奇的是一街燕子剪风呢喃。斜晖向晚,石板街的流光缓缓沉向宏大脉动的射阳河,在黄巢、孔尚任上岸的古渡口,白杨萧萧中仿佛听到西来佛寺的暮鼓梵声。盐阜大地最早的文明之光就是在阜宁喷薄而出,施庄遗址、东园遗址将盐城文明史隆升至新石器时代。在喻口燕子街,我们看到了乡土中国建设的另一面,对传统的尊重与容纳。

  燕飞旧巢,今来空讶草堂新。我们来阜宁探看“6·23”风灾的灾后重建,更看到了一个正在复兴中的乡土中国。乡土中国,活的中国,行进的中国。(孙 曙)

编辑:胥文菁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