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就今年中考的作文题进行评析

2017-06-17 07:37 来源: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姚梦/文 张一轩/图 字号:

黄亚东老师

  昨天上午,2017年中考语文科目考完。就今年中考的作文题,记者采访了景山中学初三语文备课组长、中学高级教师、市教学能手黄亚东老师。

  【真题回放】

  明月清风,荒漠戈壁,是自然的给予;成功快意,失落伤怀,是生活的给予;点赞鼓励,吐槽鞭策,是他人的给予……我们在获得给予中一路走来,我们又将拿什么给予别人?

  请以“给予”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立意自定;(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今年命题有两点变化

  记者(以下简称“记”):黄老师您好。如果将今年的作文题,与往年相比较,您觉得有什么样的变化呢?

  黄亚东(以下简称“黄”):今年的作文题继续保持前两年的“提示语﹢文题﹢要求”的命题形式,并且是连续第三年考查命题作文,即命题者直接给定作文标题让学生写作(2015年文题是《从未走远》,2016年文题是《有那样一抹色彩》)。

  相比较前两年的作文题,今年的命题有以下两点变化:

  一、文题更简明,审题无障碍。前两年的作文题均是用短语命制,有中心语,有修饰语,所以对学生审题和作文就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自然出现了不少偏题、离题的作文。今年的作文题“给予”,则由一个词语构成,学生能够准确地理解词语的意思,能够比较容易地选材作文,偏题作文应当不多。简化文题构成,降低审题门槛,拓宽选材视野,这体现了命题者开放的命题思路和朴素而有温度的教育关怀。

  二、提示显变化,立意有玄机。研读三年的作文题前的提示语,我们发现,虽然提示语都是用排比句表述,但所表达的重点和指向的内涵却是各有不同的:2015年《从未走远》的提示语,以人、物、情、理为表述主体,引导学生体验身边的幸福,获得个性化的感悟;2016年《有那么一抹色彩》的提示语,则以“色彩”为表述主体,引导学生通过对与色彩相关景物人事的叙写,去欣赏美丽的自然,体验诗意的人生,感受历史的气息,领悟生活的哲思。两则提示语中,每个分句的主语均是单一对象,指向明确。而今年“给予”一题的提示语,排比句的每一个分句,主语均为两个四字短语,以比较形式呈现,信息含量更大,更能体现景物、事理的多元性、丰富性。同时,提示语结尾“我们在获得给予中一路走来,我们又将拿什么给予别人?”以问句呈现,体现哲思色彩,引发学生思考获得与付出的辩证关系,对学生作文立意的深刻性、思辨性有较为明确的引导和要求。

准确审题,充分理解,捕捉隐含信息

  记:从今年的试题来看,审题的难度似乎降低了。

  黄:不一定。简明不代表简单,降低审题难度不代表降低考查区分度。在人人都有话可说的情况下,把话说得更好,把事叙得更妙,把情抒得更真,把理说得更透,自然成为命题者和阅卷者对作文的一个重要的衡量评判的标准。而要做到这些,首先要学生能够准确审题,充分理解题目含义,敏锐捕捉隐含信息。

  记:请您谈一谈今年的作文题,应该如何审题呢?

  黄:《现代汉语词典》中,“给予”意为:使别人得到,给。为了缩小选材的范围,具化叙写的内容,我们可以给这个词加些前饰后缀,如某某人给予我关怀,我给予某某人帮助,我在什么时候获得谁的给予,我获得给予后有何感受,我获得给予后又给予别人什么……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给予”不同于“施舍”,施舍往往是“授人以鱼”,给予则可以“授人以渔”;施舍往往出于积德和怜悯思想,给予则体现平等互助的精神。如果把给予写成施舍,那么就不免误读和褊狭了。另外可能出现的情况是,会有不少学生写单向的给予经历,特别是接受给予的经历,如果不能在作文中表达独特感受,没有表现获得与付出关系的哲思,虽不偏题,但也不容易拿高分。比较好的表达应该是:文章叙写出获得或给予过程的波澜了,文章从给予过程中生发出独特感悟了,文章叙写出获得和付出的双向关联了,文章写了自己获得给予后又传递这种给予了……

  有的学生审题时,往往只看题目,不看提示语,这样未必能够创作出符合命题者初衷的优秀作文,甚至可能因为单一叙写自己接受别人给予或给予别人的经历,而使作文流于肤浅、简单和空泛。而要准确把握命题意图,发掘独特的作文素材和立意,认真审读提示语尤为关键。从提示语中我们可以发现,给予是多元的,丰富的:给予未必仅仅是物质的,自然的美景给予精神上熏陶,生活的体验给予思想上启迪,人们的善意给予心理上关怀;给予未必仅仅是美好的,但自然给予的荒凉破败可以启发反思,生活给予的挫折困难可以锻造意志,人们给予的冷言冷语可以激发勇气;给予也未必仅仅是单向的,我们可以获得给予,我们也可以给予别人,我们还可以互相给予。提示语中的省略号,则留给学生更大的思考空间,我们可以想开去:沧海桑田,草木荣枯,是时间的给予;兴衰成败,是非得失,是历史的给予;清新婉约,豪迈悲壮,是文学的给予……读懂了提示语,发现其中的多元角度和思辨色彩,作文才有可能角度上有特点、选材上有新意、立意上有深度。

作文教学关注三个“多元”

  记:从今年的作文题来看,对于来年迎考和复习,您有什么建议?

  黄:每年的中考,都将是来年教与学的风向标。可以说,今年的作文命题,将“给予”我们的语文教学,特别是作文教学以下启示:

  关注多元生活。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学生不能只关注学习,只关注校园,只关注自己。我们要鼓励学生多走进自然,多放眼社会,多关心别人。这样,我们的语文课堂,我们学生的作文,才有可能也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具有多元视角。黑格尔说过,存在即合理。对于多元的生活,我们还得有多元的观察视角,要有开放包容的态度。我们不能用“偏光镜”“过滤镜”,按照自己的好恶去有选择地看待事物。在我们的课文教学中,作文指导中,名著阅读中,这样的态度我们老师可以展示给学生,这样的视角我们老师可以提供给学生。

  学会多元思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根本体现。同一篇文本,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不同角度解读;同一件事情,我们可以提倡学生不同方式呈现;同一种主题,我们可以鼓励学生不同材料表达。

  这个作文题,“给予”我们的还有很多,我们也可以学着去“给予”学生更多!

编辑:小尤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