醇美清正向上——江苏盐城植根厚德沃土推进乡风文明

2017-03-08 18:44 来源:农民日报记者 沈建华 通讯员 周俊 邵建华 范进 字号:

原载:《 农民日报 》( 2017年01月13日   01 版)

     这是一个英雄的城市,新四军在此重建军部,“铁军精神”铸就和传扬着老区革命之魂;

  这是一个文明的城市,全国第一个文明村在此诞生,城乡文明建设与时俱进,全国闻名;

  这是一个厚德的城市,近5年,盐城有56人当选“中国好人”,江苏13个地级市中位列第一。更多好人,德昭省内外。

  2005年7月至8月,本报先后以5万多字报道盐城籍农民工李秀春,5年异乡救出溺水和遇险26人的事迹,创本报篇幅之最;

  2007年6月26日晚,经商西安的盐城籍老总戴俊,勇斗歹徒救少女牺牲,以“为富更仁”颠覆了“为富不仁”的习见;

  2016年10月31日,盐城籍农民刘卫丰异乡救人牺牲,获杭州市见义勇为奖30万元,创全国见义勇为特例重奖之最……

  一段段光耀后世的历史,一桩桩并非偶然的壮举,一个个感天动地的故事,在盐阜大地矗立起一座座老区新风的道德丰碑。

  “风狂德昭”,铁军精神传承坚挺不屈脊梁

  2016年6月23日14点30分左右,盐城市阜宁、射阳两县发生龙卷风强冰雹灾害,国家气象中心确认风超17级。记者夏收采访时,灾情发生后,仅10分钟左右就到达了重灾现场,但见大树断、汽车抛、楼房毁。一夜消防车、救护车不绝于记者耳目。

  最终统计,灾害造成99人死亡、846人受伤。中央、省市领导和有关部门及时赶赴指挥指导救援,作为央媒最早到受灾县阜宁的记者,本报记者在及时深入报道灾情的同时,每时每刻都不断地被那些感人至深的故事和言行所深深打动。

  当时网上热传着几张照片:一片梁断房毁的废墟之下,一名男子半跪在地双臂紧紧护住身下妻子,双双逝如雕像;

  一位母亲曲臂跪地,弓身与地面形成一个闭合的半圆来护婴;一个志愿者正在给这个刚出生6天就丧母的婴儿喂奶;

  阜宁县陈良镇幼儿园,楼顶被吹不见踪影,7名老师拼死顶住3间教室的大门,救下和护卫着120名幼儿;

  灾害发生后最初几小时,道路中断、电话不通。镇村党员干部第一时间挺身而出。每一位党员都胸佩熠熠生辉的党徽,通知群众:“有困难找戴徽章的!”灾后当天,以党员干部为核心的3.6万多人形成了一支可依可赖的强大力量。

  “大家跟我来!”阜宁县吴滩镇立新村副书记陈红明,组织起一支救援队伍,扒砖头,抬楼板,救了20多户后,才来自家倒塌屋前,母亲正被压在轿车下喊救命。他将被砸伤的父母和妻子托人送去医院,深夜救人回来,父亲已经去世。

  “这些党员好啊!”救灾中党员冲锋在前,群众紧紧跟上。记者在灾区采访,走到哪里都能听到群众自发的心声:“还是共产党好!”“感谢共产党!”阜宁县委书记顾云岭,几次为这么好的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感动得流泪。

  “不能等,要自强!”阜宁县硕集社区计桥村计吉早兄弟4家房屋尽毁,没了栖身之所。亲帮亲、邻帮邻,无灾帮有灾。在许多救灾安置点,不断有灾民自找住地后,让房给其他灾民。“自立自强,不等不靠。”成为当地群众的流行语。

  在特大灾害面前,干群临危不惧、先人后己、顽强自救,“是因为根植于老区人民灵魂深处的淳朴善良、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和一心向党、坚挺不屈的铁军精神的紧密融合,遇难逢灾更加彰显的时代弘扬!”一位央媒资深记者说。

  盐阜地区濒临黄海,经常发生大潮和海啸。文献记载:海啸时“屋庐遇浪而催,人畜随波以逝。命顷顿刻,不闻呼号声。”新四军来到盐阜,修成90华里海堤,再遇海啸,屹然不动。群众传唱“吃菜要吃白菜心,当兵要当新四军。” 

  盐城之所以被称为“英雄的城市”,正是遭遇重大挫折后的新四军,在血与火的洗礼中熔铸出的“铁军”精神,在盐阜老区植下宝贵的红色基因。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艰苦奋斗,不怕牺牲,既是优良传统的传承,也是时代精神的彰显。

  “行源于心,力源于志。”市委书记王荣平说,千年范公堤,寄托着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民本情怀;英雄的“铁军”精神,铸就着老区的心魂。我们要从厚德文化中汲取丰富营养,从“铁军”精神中激发前进动力,铸就更新的辉煌。

 “盐城好人”,好事儿做到大江南北省内外

  在特大风雹灾发生5天后的射阳,一位村民捡到一张5万元存单,通过派出所查询、联系,确认存单主人在70公里外的阜宁乡村。当房子严重损毁的灾民王有好接到刮飞的存单时,他动情地说,家里10多张存单被风刮跑,不断被捡送回来。

  像这样温暖感人的一幕幕场景,在盐城市城乡并不鲜见。

  2016年11月23日上午,东台市五烈镇廉贻社区63岁的杨加旺到邮政储蓄所存钱,3万元现金被大风吹得到处都是。储蓄所员工和附近居民一起帮老人捡拾,最后,分文不少地送回到老人手中,央视新闻联播给予了报道。

  2014年2月9日,一对夫妻在市区银行门口,不慎将2万元现金撒落,众多市民捡拾全数归还。2016年7月31日,市民李效忠给母亲准备的2万元住院费,在赶路时被风刮走。一路众人捡拾归还,连30枚硬币都一个不差。

  2012年大年初一,阜宁县城贫困的三轮车夫顾加法,拾到10多万元现金不动心,如数归还失主,谢绝酬谢。“不是我的钱,不能要。把钱还给失主,我们盐城人谁都会这样做的。”被评为“中国好人”的他,言语质朴、感人。

  在盐城,已被授予“中国好人”的56人中,还不包括那些把好事做到外县外市外省的打工者、就业者和老板们。

  阜宁县农民李秀春,在南京市莫愁湖公园当厕所临时保洁员。5年中,先后多次不顾天寒地冻冒着生命危险,跳入湖中挽救了11条人命,拒收任何回报,并使10余人放弃了自杀的念头。他被人们称为“农民救人专业户”。

  2007年6月26日晚,在陕西西安经商的阜宁县43岁的千万富翁戴俊,为救陌生女青年孙蓉,只身斗歹徒英勇牺牲,谱写了一曲“为富更仁”的时代赞歌。西安万余市民自发吊唁,西安市授予他见义勇为称号,盐城市委追认其为共产党员。

  2016年11月14日,杭州市见义勇为基金会举行表彰仪式,追授盐城市射阳县农民刘卫丰“杭州市见义勇为勇士”荣誉称号,并给予其家属30万元特例重奖。10月31日傍晚,刘卫丰异乡跳水救人牺牲,被申报“浙江好人”。

   一个好人就是一面旗帜,一群典型就能汇聚广泛正能量,传递积极向上的力量。“好人现象”在盐城引发“好人效应”。助人为乐、见义勇为、孝老爱亲、诚实守信、敬业奉献……盐阜大地连续多年上演着一个又一个好人接力赛。

  像拾金不昧的环卫女工韦青、陈红,扎根苗乡山区立志终身支教的大学生陈晓明;20年坚持做好事、成立志愿队回报社会的“雷锋的哥”王剑,北京“7·21”大暴雨中救人的农民工……他们几乎涵盖了社会各个阶层。

  近年来,盐城农民工参与了北京鸟巢、水立方、西客站、首都机场航站楼等多项重大工程建设。北京“7·21”大暴雨洪水中,他们救出182人,北京市领导夸他们是“了不起的英雄!”万千网友称赞他们是“中国脊梁”。

  盐城市区盐渎公园有个好人馆,12名来自全国的中青年雕塑名家为盐城“中国好人”塑像。“我们最多一天接待600多人!”好人馆负责人邵成云介绍说,目前全国各地已有近20万人次前往观摩,厚德盐城的品牌效应愈益彰显。

  恩格斯说:“一切以往的道德论,归根到底,都是当时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如何将好人氛围创造、社会道德建设,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及其动力紧密结合,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和尚德向善的动力?

  为此出台的《盐城市关爱道德典型实施办法》,为好人建馆、塑好人雕像、传好人精神,为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道德建设,创造让更多人学好人做好人的良好社会环境,让好人有好报,让有“德”者有“得”。

  为了“让有‘德’者有‘得’”,盐城多个部门为道德模范开辟“绿色通道”:公交部门发放免费乘车卡,园林部门每逢节日就送花,金融部门提供“道德贷”,“道德模范”“中国好人”“江苏好人”等可获得最高30万元低利率贷款……

  2013年6月,“中国好人”徐兆学从农商银行获得10万元授信,成为盐城“道德贷”首批受益者。“用文明做担保,以诚信作抵押”,“道德贷”成为一种渗入经济领域的社会褒奖,让有道德的人得到应有的社会尊重和利益回报。

  为加强见义勇为人员权益保护,盐城市2016年年初还出台政策措施,提高见义勇为负伤人员医疗保障水平,对见义勇为人员在就业、子女教育、住房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对低收入见义勇为人员及其家庭加大基本生活保障。

  今天,在盐城“文明交通一条街”“文明餐桌一条街”“道德模范一条街”“放心消费诚信经营一条街”等社会道德教育与建设示范街、店,在农村最美乡村建设中的镇、村,随处可见和感受到尚德向善的浓厚氛围。

  “老区文化”,以文艺之美促乡风民风之美

  一个民风淳朴的千年小镇,来了一位帮父亲寻找30年前恩人的年轻女子,欲以500万元酬金回馈恩人。这笔巨款搅动了小镇的平静,由此引发一系列事件,如同试金石不断拷问着小镇人的道德良心,唤醒人们向善向美的精神追求。

  这是不久前,盐城获第15届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大奖的淮剧《小镇》的故事梗概。它生动而深刻地表现出几千年文明的土地上,蕴藏着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反映了我们这个时代,人们对道德灵魂净化的困惑、向往和追求。

  盐城是淮剧之乡、戏曲之乡。运用曲艺、戏剧、歌唱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艺术之美,宣传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引导人们向善向好,形成“存好心、做好事、当好人、有好报”的价值导向和良好风尚,是盐城的一大文化建设特色。

  现代淮剧《十品村官》,成功地塑造了当代农村最基层单位一位村民组长的形象,艺术地展现了农村青年带领乡亲治穷致富的追求,诙谐幽默、引人入胜;小淮剧《画像》,反映农村干群关系热点问题,人物鲜活、讽刺辛辣,深刻警醒。

  近年来,盐城市坚持“还戏于民”,通过“惠民演出季”、送戏下乡等途径,把获奖作品送到田头、村头、农家大院,让更多干群在家门口欣赏到精美的文化大餐。《鸡毛蒜皮》《画像》演出近1000场,《十品村官》演出700多场而不衰。

  阜宁乡村文化艺术团,近5年演出4500多场,演遍全县所有村(居),观众达500万人次。演出内容涵盖合作医疗、尊老爱幼、家庭保健、土地流转等;演出形式有杂技、淮剧、曲艺、舞蹈等;农民群众参与互动演出节目200多个。

  东台市在全国首创群众文化合作社“哈哈周末”。节目来自民间,群众团体自编自演;演出内容弘扬主旋律,突出本土特色。目前东台市已有161家群众文化合作社,打造了一个低成本宣传党的惠民政策、教化乡村道德风尚的新平台。

  “以前看戏得自己花钱,现在政府免费送戏到我们家门口,喜欢看什么还可以点,对演出不满意还可以写留言、提意见!”在滨海县天场镇红色文化纪念馆门前,看着县淮剧团演出的折子戏,坐在台下的老人们直呼“打心眼儿里欢喜”。

  相对于城市文化的浮躁与繁杂,乡村文化则有着更多诗意温情与心灵寄托。盐城市根据地方文化特色,充分挖掘农村文化资源,培养有专长的农村文艺人才和队伍,以文化艺术之美,熏陶和重塑心灵之美,促进文明乡风民风形成。

  亭湖区的“和谐社区天天乐”、阜宁县的“牛歌”大赛、盐都区的里下河地区方言快板邀请赛、滨海县的书画艺术节、射阳县的丹顶鹤文化艺术节、建湖县的“劳动者之歌”文化活动周等,扩大了群众文化活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群众喜闻乐见的“下里巴人”走进乡村家庭,高雅精美的“阳春白雪”也融进城乡文化生活。阜宁的“中国散文之乡”、射阳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东台的“中国二胡艺术之乡”“词赋之乡”,便应运而生,因势而发。

  “今之农民,无愧于天,不怍于地;今之农民,驰怀春行,康乐万宁;今之农民,衣裳锦绣领时代之潮,别墅轩昂衔都市之风;今之农民,情维江山社稷,心系人间饱暖……”此风传一时的《农民赋》,就出自东台报人高桂荇。

  “最美乡村”,始于乡容村貌重于家风民俗

  踏石板古街,探名人故居,品爽口美食,享怡人风光……走进东台市游人如织的安丰古街,点一份特色早茶,买一只刚出炉的烧饼,感受一下千年古镇时新生活,不只是一种生理的享受。老镇新风,优美环境,让人心醉、心美。

  环境社会学中,有个“破窗理论”:一幢有少许破窗的建筑,如果那些窗不被修理好,可能将会有破坏者破坏更多的窗户;环境心理学中,还有个“护花原理”:当公园里写上“摘花可耻”等牌子,花朵仍被摘;改为“心美花美”,摘花者变成护花者。

  科学研究表明,居住在绿化美化空间多的人,生活满意度升高,心灵美化程度提升。记者在盐城市城乡采访,深切地感受到,强调从外在环境育人的“破窗理论”,与从内在心灵育人的“护花原理”,在这里得到很好的结合和有机融合。

  建设美丽村庄,是广大农民的热切期盼,更是建设新农村的时代要求。2013年起,盐城在全市组织开展以发展之美、人文之美、生态之美、平安之美、民生之美“五美”为主要内容,创建“最美乡村”,为心灵美创造更好的载体和环境。

  该市为此在村庄整治、改造、建设进程中,首先在规划上致力于高标准;在美丽村庄的管理上,着眼于高效能,加强乡村常态化管理,推动农村人居环境、乡村特色风貌、公共服务功能、长效管护水平、建设整治效应持续提升。

  董永七仙女传说的发祥地,获得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认定的临塔村,孝德文化盛行,古树名木繁多,小桥流水人家众多。高标准规划建设的污水处理、绿化小品、亮化景观等一应俱全。

  在阜宁县罗桥镇沿边村,记者看到这里的徽派建筑、通幽廊桥、柏油马路、沟塘河畔,无不掩映于翠竹绿海之中。当地农人初尝竹文化效应和经济效益相得益彰的甜头。

  近年来,盐城市集中开展以康居乡村“六整治、六提升”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从村民最关心、最急需、最受益的环境改善内容入手,清除垃圾、清理河塘、集中供水、改善交通条件等,“环境整洁村”达12655个。

  走进大丰区大中镇恒北村,但见空气清新,河水清澈,水禽相戏,景色旖旎。整齐划一的别墅群外,23万株高杆女贞、水杉、垂柳等组成的“绿篱笆”,矗立在全村近18公里长的河道边。村民们说:“村里人也更爱干净更爱美了!”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乡家庭的结构、功能、观念、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的婚恋观、家庭观等更加复杂多样,为家庭文明建设带来了一定影响。农村思想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之花,更多地扎根和依赖于千百万家庭之土壤。

  盐城市为此把创建“幸福农家”的富裕之福、和睦之福、宜居之福、愉悦之福、安康之福“五福”内容,作为美丽乡村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拓展和延伸,把“最美乡村”“幸福农家”建设作为“文明村”“文明户”的升级版来抓。

  全国第一个文明村——东台市嵇东村的“文明户”,被赋予了新内涵:对“文明家庭”“最美家庭”“最好家训”等评判的新标准,注入了尊老爱幼、宽容博爱、善待他人、重礼谦让等更多的新要求,以及崇尚德理和伦理的新家风。

  2016年12月4日,盐都区“推动移风易俗,树立乡风文明”志愿服务者,进村入户开展“好家风家训”万人评选活动。评选出的30条良好家风家训,得到村民们的一致认可和赞许。尚庄镇姚伙村81岁的陈德宏连称“及时雨”!

  农民乐华泽是尚庄镇南吉村华泽书社的负责人。活动现场,他家的家训收获了不少点赞的“大拇指”。“厚德宽容,明礼诚信,尊长爱幼,乐于助人。”这个家训一直在影响着乐华泽,24年来,他自费创办书社无偿服务乡邻。

  江苏最大的留守儿童幼儿园——射阳县小星星幼儿园,累计接纳了1000多名留守儿童,受到省、市、县各级组织的关怀,更受到社会上100多名“爱心妈妈”的结对关爱。每逢节假日,“爱心妈妈”们就接孩子们回“家”抚慰。

  依托遍布全市的妇女儿童之家阵地,家风故事墙、家风长廊、家风广场星罗棋布;社区女党员干部踊跃参与“畅谈好家风,展巾帼风采”“微视频”“微家书”征集等特色活动;身边的好家风、好家训典型层出不穷……

  近年来,盐城市以“家”为载体的乡风文明建设,已经形成多渠道、分层次、全方位的教育、评选机制和网络。这些家庭中,先后有数百名来自农村基层的群众当选为“全国好人”“江苏好人”和“盐城好人”,家风促进民风向好。

  家风是中国人和中华文化中最为朴素的沉淀。《孟子》曰:“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汉司马光告诉人们:“《家范》比《资治通鉴》更重要,因为家风是世风之基。”在革命老区盐城,在深入乡村的采访中,我们深深地感受到,醇美和谐的家风是怎样带来醇美的民风、清正的世风、向上的时代之风。

编辑:曹力文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