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一桶水”——来自新水源地及跨区域引水工程建设一线的报道(二)

2017-02-24 06:40 来源: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郑岁寒 徐向林 字号:

为了“一桶水”

——来自新水源地及跨区域引水工程建设一线的报道(二)

水是生命之源,城市因水而兴,缘水而旺,亦是厚德大善的精神气质。水泽被万物而不争,故而被我国春秋时期的大哲学家老子在《道德经》中以“上善若水”之喻,倍加推崇。

盐城是百河汇聚之城,亦是享誉全国的厚德之城。

可是这样一个百水之城,却常常闹出“水荒”:2009年的盐城水荒事件,2014年连续多起供水不足事件,部分住户最久的停水时间长达7天……

盐城缺水吗?如果仅仅是从盐城所处地理位置的维度来回答,答案是盐城不缺水。因为盐城东濒黄海,是众多客水一路奔向黄海的必经之地。境内小有名气的河流就有通榆河、串场河、蟒蛇河、苏北灌溉总渠等数十条河流,此外,市域内河沟纵横、港汊密布,在这样的背景下,盐城能缺水吗!

可是,如果从水质的维度来解析:盐城缺水,缺的是水质优良的原水。

常听人问:里下河这条河流究竟在哪儿?其实,里河是指淮安地区的京杭运河水系;而下河就是指盐城一带水域。共称为里下河地区。

盐城地处里下河腹地。上游城市的农业面源、城镇化、工业化的进程,给地表水水质带来了极不稳定性,使得我市用于水厂饮用水深化处理的资金投入逐年增长。再加上市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饮用水安全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市民的期望与现实困境,优质饮用水“供”与“求”的矛盾日益突出。

盐城“水荒”,往高处说,已成全市社会经济事业飞速发展的一块“短板”;往细处说,这种现象影响着人民群众千家万户的生活。

虽然说不上“谈水色变”,但至少愿意给盐城水质点赞的人寥寥无几。虽然通过水厂深度处理的饮用水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但老百姓仍是心有余悸。

为了补上这块民生“短板”,让人民群众更加安居乐业,将盐城打造成天蓝水清的宜居之城、幸福之城,市委、市政府以壮士断腕的气概,使出了洪荒之力,开启新水源地及跨区域引水战略工程建设的序幕。

一桶水,聚焦民心所盼

京杭大运河宝应段。  邓连俊 摄

时光回溯到2013年12月——

一辆商务车从盐城出发,一路向南,风尘仆仆地驶至南通如皋市长江边的长青沙。

车上下来的几个人是我市城乡建设局的技术人员,他们此行的目的是实地勘察从长江如皋长青沙段取水的可能性。

为了全市广大人民群众饮用上安全、优质的“一桶水”,回望盐城近年来的历届盐城市委、市政府,几乎每年都在为此殚精竭虑、攻坚克难。在2009年的“水荒事件”后,我市新建了能保证市区7天用水量的盐龙湖工程,以及城东水厂二、三期扩建等重大工程项目,基本上适应了城乡居民的生活所需。

然而,当年“水荒”的阴影在人们心头却一直挥之不去。市城乡建设局局长面色凝重地对记者说:“盐城各类纯净水销量一直居于全省前列,甚至一个不起眼的销售门店,纯净水的销量也是数以万计!”

市委书记王荣平在一次会议上,讲了一个真实的事情:“我记得刚到盐城工作不久,遇到一位在盐投资的外地企业家。见面就讲,在盐城呆了几年了,喝的水全是从家里带过来的桶装水。这话对我刺激很大。盐城还能留得住人才吗?”

这两件事说明什么?说明盐城的饮用水安全已成为人民群众的心头之困,成为影响全市经济健康发展的束缚之困。甚至还波及盐城人的精气神,让盐城人在客人面前一提起水就没了底气。

类似的话语,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在各级干部的大会小会上,多有提及。在市第七次党代会上首次明确提出了加快实施“五个一”的战略工程,其中之一就是要引进“一桶水”,形成从水源头到水龙头的安全保障体系。

解水之困,迫在眉睫!

夜已经很深了,市城乡建设局公用事业处办公室的灯光还亮着。

韩咏生处长和几名专家还在挑灯夜战。他领命撰写市委、市政府交办的盐城市域外新辟水源地引水的报告草案,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第二天一大早就要召集有关负责同志开会研究。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然而在饮用水安全方面,囿于地域上的先天性不足,即使预案做得再翔实再科学,也难免遭受客观条件所限带来的尴尬。

2014年7月停水事件,再度敲响了盐城用水安全的警钟。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痛下决心:“盐城的用水安全极其脆弱,靠修修补补只能治标,不能治本,必须在市域以外地区寻找新水源地,从根本上解决人民群众的饮用水安全问题。”

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给这一工程“一锤定音”——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一桶水,源于科学决策

新水源地及引水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

2015年5月25日,南京。

这是注定要载入盐城史册的一次重要会议。

盐城市人民政府在此组织召开《盐城市新水源地比选论证报告》评审会。因为这次评审会将决定这项概算投资几十个亿的浩大工程到底要不要搞?怎么去搞?

参会者有省发改委、水利厅、环保厅、住建厅、省南水北调办公室的领导,和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河海大学副校长王超教授任组长,长江学者、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李爱民教授、国家住建部“城市水务专家组”专家洪觉民教授等8名专家组成的专家组。

而在这次评审会之前的一年多时间里,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以及我市城乡建设局等有关职能部门负责同志,一直在马不停蹄地为“一桶水”奔波:成立新水源地筹备组、委托上海市政工程设计总院对我市域外新辟水源地工程进行比选论证、到新水源地以及省文水部门调取近10年的水质报告以及确认水权,还包括奔赴上海、广东、大连大伙房水库等地考察调研,以取得对长距离跨区域输水的感性认识。

大大小小的论证会、协调会、推进会就开了上百次,用韩咏生处长的话说:“我是经常半夜就被叫起来去开会。”

一年多时间,新水源地筹备组与上海市政工程设计总院合作,初步确立了三种取水方案:长江如皋长青沙段取水、苏北灌溉总渠阜宁陈良段取水、京杭运河宝应氾水段取水。

对这三个方案,市委、市政府数十次从水质、水量、水价、投资规模、受益人口、运营维护成本和施工难度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反复比对论证。

——从长江如皋清沙口段取水,其好处是长江水量丰沛,基本达到二类水质。但该段面处于苏南发达城市的下游,会受上游环境的影响,有时水质不易稳定;而且主管道里程长达105公里,投资预算很大。

——从苏北灌溉总渠阜宁陈良段取水,其好处是在我市境内,投资预算小。但苏北灌溉总渠水量难以保证,因受洪泽湖泄洪的影响,水质难以管控。经调取近10年的水质资料,全年只有一半时间达二类,其他时间都处于三类。

——从宝应氾水段取水,其好处是京杭运河是国家南水北调的东线工程,首先是对运河水质的保护有严格的法律法规提供保障。根据调取近10年的水质资料,该段常年水质稳定在二类水,基本上没有污染。到宝应氾水段,这里历史上叫“金氾水”,长约91.8公里,是最严格的水源保护区,相当于一个大水缸,又进行了沉淀,比长江水质净化了一步。同时,经过沿航道考察沿线敷设条件以及从宝应到盐城的沿线、沿河实地勘察,总里程为83公里。比从长江取水距离大幅缩短。

经过全市上上下下千百次对比,最终选择了从京杭运河宝应氾水段取水。

比选后拟出的《盐城市新水源地比选论证报告》,这一天摆到了评审会参加成员的面前,接受最后的评审。

参加评审会的同志个个表情严肃,谁都知道这份报告的沉重分量,它不仅仅是涉及几十亿的巨额工程投资,更涉及盐城数百万居民的切身利益。他们必须用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来审阅这张厚厚的答卷。

评审会上,有一位专家善意地提出,是否可通过对通榆河的进一步整治,仍考虑就地取水呢,毕竟比起异地取水的工程投资花费小得多。

“这么大的投资花下去,我们绝不是做秀的政绩工程!通榆河取水,还是停留在过去的修修补补。通榆河盐城段固然我们可以治理得更好,但上游水源的原水水质盐城左右不了,仍会受到上游的牵制,长远看,这还是治标不治本呀。”评审会上,时任市长的王荣平言语中透露出睿智和坚定。

一席话,改变了专家们的看法。是的,要想彻底解决盐城的用水安全,绝不能用短视的目光看待问题,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战略思路,得到了参会专家组成员的认同和点赞。

“盐城从京杭运河宝应氾水段取水,按照比选论证报告的管件埋设路线,距离长达83公里,在这么长的距离输水,沿途会不会影响水质。”有人提出了担忧,王超院士从专业角度给予了解释:长距离输水在国内有很多案例,比如上海青草沙水源地原水工程、广东西江引水工程、辽宁大伙房输水工程等,80公里的输水距离在技术上完全可以达到水质不出任何问题。

经过评审会审阅报告、听取汇报和专家讨论,会议结束前,评审结论出来了,比选论证报告获得全票通过。

一桶水,实现区域共享

射阳泵站鸟瞰图。

任何一个重大的战略决策,有一个环节绝不可绕过,那就是要经过全程上上下下民主的、科学的理性锤炼。

盐城新水源地建设及跨地区引水工程,决策过程如同一部宏篇巨制,同样历经了“起承转合”的千锤百炼。

如果将拟出的新水源地建设方案和省有关领导、专家的评审过程,看作这部宏篇巨制的“起”与“承”的阶段,那么随后的一系列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向市人大、市政协报告并征求意见,最终提交到市委常委会上的讨论决定,则是“转”的阶段。

市人大常委会和市政协常委会胸怀全局,谋发展大局,议民生大事,充分展现了履职担当和民生情怀。

在审读新水源地及跨地区引水工程报告后提出:大市区面临着用水安全问题,有关县(区)也同样存在,建议统筹大市区与相关县(区)的关系,考虑将有关县(区)一并纳入进来,从惠及“一座城”到惠及“一片区域”,实现重大公共设施的区域共享。

市人大和市政协的建议很快被市委、市政府采纳。紧接着,进入了“合”的阶段。市新水源地及引水工程项目筹备组又紧锣密鼓地征询射阳、大丰、盐都、建湖等县区的意见,谁都看得出新水源地及引水工程项目所释放出的红利,因此,建议很快又得到这些县(区)的积极响应。于是,在此基础上,引水工程建设供水方案再度被补充完善。

如此一来,新水源地及引水工程主线全长为83公里,连同引水至有关县区的支线合计全长220公里。供水总面积增加到近9000平方公里的区域,取水规模为115万吨,辐射惠及大市区及有关县(区)500万人民群众。

“新水源建设及引水工程项目,从谋划到论证,从评审到落地,我是全程参与。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为这一重大民生工程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市城乡建设局局长说。

这个决策,既有市委、市政府顶层设计的睿智和目光高远,又非常贴近群众接地气,切实解决了尾水之痛和群众的心头之困、生活之盼。接受采访的一些群众坦言:“市里花这么大的代价在民生工程上,解决我们的所忧所急所盼,这不光是我们的福祉,更是我们子孙后代的福祉。”

这个项目,很快被列为盐城市民生工程的头号工程,也被省政府列为全省重点民生工程。2015年9月15日,时任省委常委、副省长徐鸣在主持召开的专题会办会议上作出重要指示:要求省有关部门在项目立项、审批上全力支持,并要求盐城与宝应发扬“团结治水”的优良传统,共同打好这场硬仗。

这个工程,是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的“党政一把手”工程,主要领导先后多次赴国家和省有关部门,争取上级在政策、技术和审批工作的支持。并且,明确了一名市委常委、一名分管副市长、一名市政协副主席,坚守一线、全程跟进。

新水源地的取水口设置在扬州市宝应境内,宝应与我市的建湖县部分接壤,同饮射阳河水,两地群众往来密切,经济交往频繁。新水源地建设更是将一个有形的引水工程,变成了一笔无形的精神财富。

今年2月4日,农历正月初八。鸡年的春节刚刚过去。市委书记王荣平率有关部门负责同志轻车简从一路向西至宝应,沿途视察新水源建设工程开工前各项工作的准备情况。

面对宝应及沿线的人民群众,王书记双手抱拳,感情真挚地说:“我代表盐城市委、市政府感谢你们!感谢你们对这项民生工程建设的支持和奉献。”在随后召开的盐城驻宝应工作组工作情况汇报会上,王荣平书记语气坚定地说:“要把这个工程打造成为政府的民心工程、施工团队的良心工程、老百姓的放心工程、盐城与宝应的连心工程。”同时提出了要把该项工程打造国家优质工程的更高目标。

从2016年3月3日,盐城驻宝应工作组进驻后,宝应县境内工程沿线房屋搬迁工作全面铺开,6月14日,盐城境内房屋搬迁工作正式启动。

目前,新水源地及引水工程全线房屋搬迁工作已全部完成,各项前期工作已然就绪,再过几天,新水源地及引水工程全线开工誓师动员大会后,就将形成热火朝天的会战态势。

宏图全面展开,“一桶水”作为市委、市政府提出重点突破的“五个一”战略工程之一,正成为全市上下热议的话题。许多盐城人自豪地向客人们宣布:你们担心的盐城饮用水安全问题,今后将一去不复返!

盐城,正在迈向“强富美高”的新征程,也必将迎来更加宜居宜业的新时代!

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郑岁寒
编辑:居奕名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