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绿色屏障 建设生态盐城 ——“五个一”战略工程连线访谈之“一片林”

2017-02-18 23:53 来源: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王彦 字号:

培育“一片林”,就是建设沿海百万亩生态防护林工程。新造成片林40万亩,改造提升现有成片林60万亩,建成森林小镇30个,森林村庄300个,创建一批国家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和生态公园,高标准创成国家森林城市。

陈旭东:跟着村干部一起种好树、管好树,将前案村缘青园艺专业合作社的名片响亮“打”出去。

滨海县八巨镇前案村二组村民陈旭东。

“干部带领我们搞百万亩生态防护林建设,我们百分之百支持。”陈旭东告诉记者,他听说今年全县将新增成片造林15000亩,新建海岸带生态防护林500亩、改造4000亩,新增城镇绿化124公顷,创建森林小镇3个,建成珍贵用材树种培育示范单位30个后非常高兴。“一下子种这么多树,不仅生态环境会变得更好,经济效益也能大幅增加,何乐而不为呢?”

陈旭东说,以前他只懂得种麦子、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一年忙到头,收入只能满足个温饱,想要致富根本想不出什么好办法。后来村党支部书记朱立雄教他们这些留守在家的村民,利用村里堆堤、河堤等地进行植树造林,并成立了缘青园艺专业合作社,承包土地近千亩,运用“党组织+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组织村民一起建设林苗一体化的生态防护林后,日子一天天变得红火了。“村里的党员干部还与我们这些低收入入社农户结成帮扶对子,主动为我们提供资金和技术,帮助增收。现在日常苗木栽植、除草等工作,合作社每天开工资80元,后期树苗出售还可以照股权进行分红。你说,这日子能不好过吗?”

陈旭东表示,新的一年,他最大的希望就是跟着村干部们好好干,种好树、管好树,将前案村缘青园艺专业合作社的名片响亮地“打”出去。

黄增华:建设森林村庄,让农村成为城里人向往的“桃花源”

东台市南沈灶镇天鹅村党支部书记黄增华。

“在村外看村庄,满眼是树。整个村子就是天然大‘氧吧’……”黄增华描绘自己心目中森林村庄的模样时说,建设森林村庄,打造“村庄园林化、庭院花园化、道路林荫化”的优美宜居生态家园,可以让农村成为城里人向往的“桃花源”。

黄增华告诉记者,春节前,村里就组织农民学习了《盐城沿海百万亩生态防护林工程建设和森林村庄创建》有关文件精神,大家思想高度统一,都认为生态防护林和森林村庄建设是实现富民强村梦的科学指引,是一项改善生态环境、造福子孙后代的宏伟事业。

天鹅村村居面积4400亩,村民2230人。前些年,村里成立了苗木专业合作社,带动本村200多农户从事苗木生产,去年村里人均纯收入突破3.5万元。“今年,我们村积极响应盐城百万亩生态防护林建设的号召,紧紧抓住森林村庄创建的契机,总投入30多万元,由村班子成员和党员带头下地种树种苗。截至目前,已成片造林50亩,陈港路两侧绿化2.5公里,四旁植树8000株,农田林网3500亩,森林覆盖率达35%以上,户平植树30多株,其中‘三化’树种占一半以上。”黄增华说。

“栽下一棵树,就能收获一片绿。千家万户植树,千家万户就会受益。”黄增华告诉记者,今年植树节前,村里打算举办主题为“沿海百万亩生态防护林和森林村庄你懂多少?”的有奖问答活动,进一步向全村普及造林知识,充分调动老百姓植树护绿的积极性。

俞全胜:建设沿海百万亩生态防护林工程,可以更好地打造“盐城绿”“盐城美”“盐城蓝”和“盐城亮”

市林业局副局长俞全胜。

“沿海百万亩生态防护林工程的实施,是我市践行绿色发展新理念、构筑区域生态安全屏障的重大工程,对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优化人居环境、提高防灾减灾能力、维护国土生态安全、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俞全胜认为,建设沿海百万亩生态防护林工程,可以更好地打造“盐城绿”“盐城美”“盐城蓝”和“盐城亮”。

俞全胜告诉记者,今年我市培育“一片林”的工作重点是推进海岸生态防护林带、道路生态防护景观林带、河堤生态防护林带、废黄河故道经济林果产业带等“四带” 防护林,环市区、县城区、港区、园区、镇区等“五区”防护林,东台、大丰、射阳、滨海、响水五个沿海万亩新林场和林业专业村等“六块”成片林的建设。截至目前,全市2017年造林地块已全部落实,同时新建成片造林1.88万亩,占总任务数的18.8%;改造提升现有林2.48万亩,占总任务数16.2%。

“接下来,我们还将在生态屏障建设工程、森林质量提升工程、绿地生态修复工程、绿色村庄建设工程以及生态品牌创建工程等五大重点工程上下功夫、使实劲,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绿色需求、生态需求、旅游需求。”俞全胜告诉记者,2月20日左右,市林业局拟请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市监察局领导带队,组织市林业、交通、建设、水利等部门业务人员,组成三个综合督查组在植树造林期间每半月进行一次综合督查,查进度、查质量、查效果,并将每次督查结果进行通报,确保我市沿海百万亩生态防护林建设任务能高质量完成。

戴蔚:调整树种结构,推动我市林业向“珍贵化、彩色化、效益化”方向发展



市林业工作站站长、高级工程师戴蔚。

“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我市栽植了大面积杨树,现都已达到性成熟,每年五、六月份便会开花结果。果实开裂后,其外表附着的大量棉絮状物质容易随风飞舞,对环境造成一定污染。”戴蔚说,通过实施沿海百万亩生态防护林工程,可以调整我市树种结构,推动我市林业向“珍贵化、彩色化、效益化”方向发展,是实施我市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戴蔚表示,过去我市林业发展大多是以杨树为主的低档木材及其制品,珍贵的用材树种比较少,主要是因为珍贵的用材树种生长周期长、见效比较慢。现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物质的需求越来越高,他建议在此次建设沿海百万亩生态防护林工程过程中,要积极推动经济价值较高的珍贵树种的发展,逐步积累珍贵木材资源,藏富于林,致富于世。

如何推进珍贵树种发展呢?戴蔚说,必须要坚持适地适树原则。如沿海区域地下水位高、土壤盐碱重,要选择耐盐碱的榉树、榔榆、中山杉、弗吉尼亚栎等树种进行造林;废黄河高亢区域地下水位低、且是沙壤土,适宜栽植榉树、薄壳山核桃、银杏、乌桕等树种;里下河区域地下水位高、土壤粘性重,适宜栽植耐水湿的中山杉、东方杉、落羽杉、薄壳山核桃等树种,地势高的地方也可栽植榉树、豆梨等树种。


编辑:韦海燕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