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条围巾暖了百名寒门学子 爱心人士自筹3200元买毛线,并利用业余时间编织

2017-01-20 16:17 来源:盐城晚报 字号:

从去年11月28日开始,阜宁县“一缕阳光”志愿者协会的爱心人士开始实施“温暖宝贝”的计划,他们自筹资金3200元购买480支毛线,利用业余时间亲手编织了160条围巾,并在春节前送到贫困家庭孩子的手中。

针对贫困学生实施“温暖宝贝”计划

自筹3200元爱心款购买毛线

“自从志愿者协会成立以来,我们就致力帮助贫困家庭的学生和一些留守儿童。”昨天,盐城晚报记者在阜宁“一缕阳光”志愿者协会采访,该协会的会长梁宝华叙述创办协会的宗旨。“一缕阳光”协会成立一年来,他们在照顾孤寡老人的同时,走访了300多户贫困学生的家庭,对100多户的贫困学生家庭进行定向帮扶。

在走访过程中,志愿者们了解到贫困家庭的学生不仅缺少经济的帮助,还有精神上的抚慰。在阜宁县古河镇中心小学陆冲教学点,志愿者走访时发现两个特殊的孩子,这两个孩子一个读三年级、一个读一年级,是亲姐弟。他们的母亲是云南人,生下两个孩子后就离开家,父亲在外地打工一年才回家几趟,姐弟俩跟近80岁的奶奶生活。那一天,志愿者看望过他们以后,姐弟俩依依不舍地和志愿者分开时,姐姐抚摸着一名志愿者的围巾说,她从来没有戴过亲人织的围巾。她的一句话,让现场的志愿者都流下泪。

“那天是11月28日,我们回来后就想到还有很多像这姐弟俩的孩子,他们不但需要资金上的帮扶,还需要亲情上的安慰。”“一缕阳光”的志愿者陈猛说,就在当天,他们开始“温暖宝贝”计划,给帮扶的孩子织一条围巾过冬。他们的提议得到协会志愿者的赞同,仅仅两天时间就筹集到爱心款3200元。

45天编织了160条围巾50副手套

一名83岁老人织了30条围巾

“3200元买了480支的毛线,毛线买回来后我们就在协会的微信群里面发布消息,让群里会编织的女同志来协会办公室领毛线回去织围巾和手套。”“一缕阳光”志愿者协会的秘书长崔九宁说。崔九宁是一名残疾人也是一名充满爱心的志愿者,她的家庭日前被省评为“文明家庭”。她告诉记者,消息在微信群发布后,13名女同志到协会领了编织任务。

志愿者宋洁芹在阜城一家商场租了柜台做内衣生意,她领了毛线后,利用休息时间织围巾、手套。今年83岁的老人朱世珍,原在阜宁县人民医院工作,退休后她一直参加公益活动,是“一缕阳光”志愿者协会年龄最大的一名志愿者,她一个人45天织了30条围巾,让知情的其他志愿者非常感动。

“去年12月20日左右,我们就将已经织好的84条围巾、26副手套,送到古河、吴滩、三灶等3个乡镇及居委会的贫困学生手中。”崔九宁告诉盐城晚报记者。

手织围巾暖了寒门学子的心

百名贫困学生春节前还收到新年礼包

昨天上午9:30,“一缕阳光”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来到阜宁县益林镇马家荡居委会,今年读五年级的小欣,父亲在她6岁的时候因为出车祸而去世,母亲在父亲去世的第二年离开了这个家。她和70多岁的爷爷奶奶生活,而且爷爷还患有智障。当她从志愿者手里接过围巾、手套围在脖子、手上时,幸福地笑了。她抱着志愿者说她第一次有手织的围巾和手套。

临近春节了,志愿者们送给这些贫困学生围巾、手套的同时,还给孩子们每人一份学习用品和一份过年礼包,礼包里面有孩子喜欢的各种零食。“这些学习用品、过年礼品,也是我们协会的志愿者自筹资金买的。”崔九宁说。

小婷的家住在阜宁县陈集镇停翅港六组,今年已经16岁的她6岁母亲病故,9岁父亲病故,现在由叔叔抚养。她告诉盐城晚报记者,在她的脑海中就从来没有收到过新年礼物,叔叔一家人对她很好,但叔叔家的生活条件也比较困难,只有叔叔在外打工补贴家用。对于家庭特别困难的,“一缕阳光”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们进行了定向帮扶,每个学期给孩子们生活费和学习用品。梁宝华希望有更多的爱心人士加入到协会来,让爱心助学的路走得更长、更久。

郭敬雷
编辑:李永宁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