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诀”写就“滨纷有解”——滨海县“六个有”打造综合治理特色品牌纪实
原创
我言新闻 2025-11-05 17:07

“通过‘六个有’,我们将分散力量拧成了‘一股绳’,让疑难纠纷化解有了‘路径’,群众满意有了‘温度’。”10月31日,记者在滨海县综治中心采访时,该中心实施的“六个有”让人印象深刻。

近年来,滨海县以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为突破口,围绕“窗口有形象、要素有保障、内部有机制、上下有联动、运行有成效以及宣传有方向”,通过空间资源深度融合、机制流程法治闭环、治理效能民心凝聚,积极打造“滨纷有解”综合治理特色品牌。

空间“融”:打造“一站式”解纷枢纽

“以前要跑好几个地方。后来到了综治中心,发现这里部门很全,法律咨询、纠纷调解,一次就能办好!”家住滨海县向阳大道的姜某,回忆当时因为房屋买卖合同纠纷走进滨海县综治中心时的惊喜。

滨海县将“物理空间融合”作为基层治理阵地建设的第一步,做到窗口有形象,要素有保障。据滨海县综治中心负责人李晓晶介绍,该中心依托人民来访接待中心原有场所,不仅统筹12家常驻部门、9家轮驻部门常态化办公,而且吸纳金融监管、婚姻家庭、物业纠纷等5家行业性专业调委会“精准嵌入”,将诉讼服务中心、12309检察服务中心等6大资源“打包整合”。中心内,引导受理区、信访接待区等多个功能区划分清晰,统一导引台如同“分诊台”,根据群众诉求匹配专业服务,部门窗口解决,复杂事项则启动部门联合研判,避免群众“多头跑、反复跑”。

“镇级层面同步发力,15个镇(街)综治中心以社会治理局、司法所为基础升级改造,实现‘小事不出社区、难事有人对接’。”李晓晶说。

机制“联”:闭环构建解纷“全链条”

“拖了两年的漏水纠纷,在这里不仅得到解决,还没伤到邻里和气!”陆某与楼上邻居的物业纠纷化解后,他对综治中心的“联动机制”赞不绝口。调解员王晓燕坦言,该起矛盾的顺利调解,得益于中心内部规范明确的机制建设,以及上下一心的联动响应。

内部有机制,上下有联动。为避免“调解一阵风、诉求无下文”,滨海县构建起“横到边、纵到底”的闭环机制:横向上,统一信访事项“受理登记——交办处置——督办回访”全流程,所有环节均按矛盾纠纷化解“路线图”推进,确保每一步都在法治轨道上运行;纵向上,明确“县级统筹、镇级处置”的权责——一般性矛盾由镇(街)综治中心化解,疑难复杂事项上报县级联合研判。“如今,大部分矛盾纠纷能在村镇得到解决。”

在机制建设和上下联动过程中,滨海各镇涌现出不少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综治品牌,滨海港镇的“遇四说事”、八滩镇的“朱事皆和”等,和县综治中心的“滨纷有解”品牌遥相呼应。县镇两级综治中心联手,破解了基层治理“多头管、无人管”的难题。

民心“润”:“找综治”成群众共识

“没想到他们真的帮我争取到了合理权益!”家住滨海的汪某某在房屋纠纷化解后,主动向周围的邻居推荐综治中心。这份信任源于该中心对“实质性化解”的坚持,对运行有成效的执着追求。

运行有成效,是综治中心工作的重要试金石。李晓晶说,截至目前,滨海县镇两级受理的985件矛盾纠纷中,绝大部分得到了有效处置。更可喜的是,如今在滨海县综治中心,各部门参与从“被动要求”转为“主动自愿”,县住建局主动提出在综治中心增设“物业纠纷专窗”,每月派驻专员驻点;解纷力量从“邀请协调”转为“常态入驻”,县司法局的律师团队每周固定3天在中心坐班,今年已提供免费法律咨询200余次。

宣传有方向。这个方向就是让更多的群众“遇到纠纷找综治中心”。“通过我们的努力工作,让更多群众在诉求处置中感受到法治的公平与温暖,”李晓晶表示,“六个有”不是割裂存在的,而是综治工作的整体,是以空间融合打破部门壁垒,以法治机制规范解纷流程,以民心凝聚夯实治理根基的“滨纷有解”特色品牌的应有之义。

 

盐阜大众报/我言新闻记者:吉德龙 通讯员:吴海峰

编辑:梁鹤龄 胡丽丽 于楠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