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水:探寻定分止争的“三化密码” 构建基层矛盾化解新格局
原创
我言新闻 2025-11-02 19:33

“这是今天上午刚调处成功的一起医疗纠纷,当事双方都很满意,避免了一起可能激化的矛盾。”10月29日,记者在响水县综治中心采访时,该中心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工作人员刘玉雷、陈晓静正忙着整理和完善相关材料。这是响水县综治中心以“专业化”“流程化”“多元化”构建基层矛盾化解新格局中的一个场景。

近年来,响水县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紧扣群众需求,将分散的解纷资源拧成“一股绳”、把繁杂的办事流程梳成“一条线”、让多元的服务功能合成“一张网”,交出了一份“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民生答卷。

专业化队伍融聚攥指成拳“一站办”

“之前跑了好几个部门都没结果,没想到来综治中心一趟就有了眉目!”洪某某的感慨,道出了响水综治中心“专业化”建设的核心价值——打破部门壁垒,让群众“进一扇门、找一个窗、解一件事”。

为凝聚解纷合力,中心坚持“专群结合”,将人民来访接待、非诉讼服务、法律援助等8大中心职能“打包整合”,设立“e响非诉”“医患纠纷调解”等特色功能室,构建起“8中心+N功能室”的调处体系,90余名法律、信访、网格管理等领域的专业人员集中入驻。同时,按照“一站式接待、一条龙办理”思路,科学划分综合受理、矛盾化解、指挥调度等功能区,22个综合窗口一字排开,从诉求登记到调解处置,群众无需跨楼层、更不用跑外单位。

前不久,洪某某等9名农民工因讨薪走进综治中心。中心立即启动“纵横联动”机制:横向联动法律援助中心提前准备司法确认材料,纵向通过基层网格核实包工头经营状况;两名调解员一边安抚农民工情绪,一边与包工头耐心沟通,最终促成协议并完成司法确认,为工资兑付上了“法律保险”。5天后,首批工资顺利到账。

如今,响水县已形成“横向联动11个职能部门、纵向覆盖县镇村1+10+155三级网络”的服务体系,90%以上矛盾可在中心内闭环解决。

流程化机制融活闭环管理“快速办”

让每起纠纷处理都有“时间表”“路线图”。响水县综治中心紧扣“1个总体目标、2个定位、3项重点任务、6项工作机制”的“1236”框架,将矛盾化解拆解为“登记—分流—处置—反馈—回访”全流程:群众诉求先经“信息统管”录入系统,再按照纠纷类型“快速协同”分流至对应窗口,处置过程全程跟踪,办结后15日内开展“评价回访”,确保“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

今年9月,安徽芜湖周先生的公司因江苏某科技公司拖欠加工费起诉,中心接案后通过“流程化”机制快速响应。调解员依托“信息统管”系统调阅合同、验收单等电子证据,确认纠纷类型为承揽合同纠纷;随后依据“聚焦矛盾化解”重点任务,启动“远程调解”流程,通过人民调解平台组织双方“云端见面”;调解中同步落实“督办落实”机制,实时记录协商进展,当天便促成“江苏公司10日内付清余款、芜湖公司撤诉”的协议;10天后,中心通过“评价回访”确认款项到账,纠纷圆满化解。

“流程化不是‘刻板教条’,而是让每一步都有章可循,让群众不用等、不用催。”中心工作人员介绍,今年以来已通过闭环机制化解矛盾纠纷1789件。

多元化功能融合精准服务“贴心办”

顾某在工地摔伤后,用工单位与发包方互相推诿责任。今年4月求助综治中心后,中心立即启动“多元化”服务:引导员将他引至法律援助窗口,工作人员当天受理申请;根据“一盘棋”调度机制,指派经验丰富的法律工作者曹磊承办,曹磊通过“天眼查”核实企业信息,逐项核算赔偿诉求;6月,中心协调法院在速裁庭组织调解,凭借完整证据链促成用工单位一次性赔偿14万元。

在响水县综治中心,“一扇门兜底”是底线:受理登记区引导员会根据群众诉求精准对接对应服务,避免“瞎转悠”;“一揽子化解”是准则:调解员坚持“诚心、细心、耐心”调处矛盾;“一盘棋运行”是目标:统筹网格、法院、人社等资源,抓住矛盾首接24—72小时黄金期,防止小纠纷演变成大问题。

从讨薪维权到企业纠纷,从邻里矛盾到工伤赔偿,多元化服务覆盖群众各类需求。如今,“有纠纷找综治”已成为当地群众的共识。响水县综治中心以“专业化”聚合力、“流程化”提效率、“多元化”暖民心,既破解了基层治理痛点难点,更让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县域落地生根,为构建平安和谐基层治理新格局提供了“响水方案”。

 

盐阜大众报/我言新闻记者:吉德龙 通讯员:尚晶晶

编辑:梁鹤龄 胡丽丽 胥文菁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