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岛灵感邂逅黄海生态:两岸内容创作者奏响情缘和鸣
原创
我言新闻 2025-11-02 08:04

当我国宝岛台湾的创作灵感,邂逅黄海湿地的生态文化,会激荡出怎样的精彩?海风轻拂、滩涂无垠、鹤影翩跹、鹿鸣呦呦,在秋意渐浓的盐城,一批来自海峡两岸的内容创作者找到了他们的答案。

深入湿地、探访非遗、体验市井……在为期5天的“森海秘境湿地鹿鸣”创享交流营中,两岸博主不仅用镜头与文字共同记录下这座城市的自然风光与人文底蕴,也在一次次交流中,编织起联结两岸的情感纽带。

生态画卷灵感之源

黄海森林公园成为两岸博主心中的“灵感源泉”。台湾博主郑重生对这里的静谧与治愈力赞不绝口:“廊道水杉散发着芬多精,即便没看到层林尽染的秋色,漫步其中也足以让人彻底放松。”园内的小火车、电瓶车等漫游方式,被他称为“现代人释放压力的绝佳去处”。

在大丰麋鹿园,成群结队的麋鹿让台湾博主赖雅婷惊叹连连。“全车都是尖叫声。”她兴奋地说,“在台湾少见成群的‘大动物’,这种近距离接触充满画面感。”她第一时间将视频分享给家人,带他们“云游”盐城。

更让博主们印象深刻的是盐城在生态保护与能源利用之间的平衡智慧。东台沿海滩涂综合开发示范区内,“风光渔”立体模式引发台湾博主刘黛霖的浓厚兴趣。“风力发电选址离居民区多远?”“光伏板如何清洁?”她接连提问。

“上有风机飞舞、中有电板映日、下有鱼虾欢腾”的立体产业格局,实现了有限土地上的多重收益。“盐城时刻践行环保理念,这也让我更多地去思考生态议题。”刘黛霖感慨。此行中,刘黛霖还得知盐城大丰曾名为“台北”,作为台北人的她直言:“这种重名的缘分太酷了,让我对盐城多了份亲切感。”

文化根脉情缘所系

美食,成为两岸博主沟通最直接的“语言”。“初尝时觉得清淡,鲜味却瞬间从喉头上涌,师傅用鲶鱼、鲫鱼加骨头熬汤,靠真材实料撑起风味。”作为台湾专业美食博主,郑重生对东台鱼汤面情有独钟。他还比较了两岸猪头肉的做法:“台湾多是酱油卤制的酱香口,盐城北派带烟熏感、南派保留食材本味,各有特色。”

非遗技艺则让两岸博主共同感受到文化的厚重。在杂技传承基地,一名20岁的年轻演员已有十年“工龄”,让盐城本地博主成天扬深受触动:“第一次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走进淮剧小镇,祖籍盐城的台湾博主陈宇宏听不懂建湖方言演绎的淮剧,却在《声声慢》的婉转唱腔中红了眼眶。“和苏州版《声声慢》相似,那种亲切感直戳心底。”他说,这让他对“文化根脉”有了更深理解。

城市活力未来所向

荷兰花海的《只有爱·戏剧幻城》以其沉浸式、常态化的演出模式,成为展现盐城“软实力”的代表之一。有台湾博主分析,这种大规模、常态化的沉浸式演出在台湾较难实现,“无论是制作规模还是观众习惯都存在差异”。而这也会成为吸引博主们“再来盐城的理由”。

现代体育赛事则让盐城的城市活力更加可感可知。成天扬分享了将“苏超”与城市宣传结合的经验:通过记录高铁站接球迷、主场获胜全过程,将赛事热情与市民精神、城市形象绑定。同行的台湾博主们也对“苏超”兴趣满满,集体观看了“苏超”半决赛,大家一致认为“体育可以成为两岸文化交流的新纽带”。

5天的深度探访,两岸博主不仅收获了丰富的创作素材,更完成了一场情感与文化的双向奔赴。台湾博主看到了一个超越想象、生态与人文并重的盐城;大陆博主则在互动交流中重新发现盐城那些被忽略的细节。

正如陈宇宏所言:“文化不是遥不可及的概念,而是爷爷做的鱼汤面、是祖母织的锦缎、是两岸青年一起护送妈祖像的汗水。这里有中华文化的‘源代码’,更有我们共同书写的未来。”

 

盐阜大众报/我言新闻记者:曾浩然

编辑:梁鹤龄 胡丽丽 徐靖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