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间带艺术村的华丽蝶变
原创
我言新闻 2025-10-21 18:29

金秋时节,走进亭湖区黄尖镇,昔日的传统渔村兴农村,如今蝶变为闻名遐迩的潮间带艺术村。这里以艺术为引擎,探索出一条“授人以渔”的系统性赋能路径,通过“营、艺、网、职”多维驱动,不仅重塑了乡村风貌,更让村民从乡土生活的参与者,转变为乡村振兴的推动者与受益者,实现物质与精神的共富,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乡村建设之路。

 

民宿三级模式,铸就共富强引擎

潮间带艺术村以民宿产业为核心抓手,创新构建“企业全托+村民半托+自主经营”三级运营模式,为村民铺设了一条低风险、可持续的创业致富路。

企业全托破解闲置困局。针对长期空置的毛坯房,由艺术村酒店出资装修运营梵高主题民宿等标杆项目,村民前五年免租获益,五年后可自由选择回购自营或持续收租,已有12户村民凭借资产盘活吃上“旅游饭”。

半托机制降低创业门槛。村民吴正来与潮间带艺术村签订五年合作协议,仅投入5万元便完成闲置房间改造,在专业团队设计、酒店统一引流和系统经营培训支持下,其康养民宿三个月实现回本。

自主经营激发内生动力。村干部丁国军自筹10万元打造“绿野民宿”树立样板;农妇张文云的“两棵杨树”民宿年收入达5.8万元,跻身“携程乡村民宿优选榜”。

全产业链条联动运营,“余钱饭庄”的“蟹豆腐”“麻虾肉圆”等本土风味与民宿联动折扣,形成消费闭环;庭院“一分菜田”被游客认领,新鲜瓜果直供民宿餐桌,一个融合住宿、餐饮、农产的共富网络已然成型。

与此同时,潮间带艺术村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所有民宿改造均采用生态材料,大力推广太阳能照明,实现节能降耗;餐饮优先采购本地有机农产品,减少碳足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绿色发展理念的融入,不仅提升了民宿的品质与吸引力,更让村民在增收致富的同时增强了生态保护意识。

美学浸润乡土,唤醒乡村创造力

艺术,在潮间带艺术村绝非表面装饰,而是一场深入肌理、触及心灵的美学实践。

国际艺术殿堂落地乡土。在潮间带艺术村,233幅梵高、莫奈、高更的世界名作跃然农房外墙上,与南大艺术学院陆庆龙教授描绘苏北风情的油画相互映照,潮间带艺术村也由此荣获“设计界奥斯卡”缪斯金奖,“国际油画村”让村民第一次真切感受到“家园即艺术殿堂”的自豪。

自然素材化身艺术语言。119位艺术家以麦田为画布创作稻草装置艺术——《鹤之相守》表现三鹤向天致敬的形象,《稻浪鱼影》以鱼形麦穗隐喻鱼米之乡的丰饶。央视《再造桃花源》纪录片专程来到潮间带艺术村进行主题拍摄。

乡土产品实现价值跃升。“兴农市集”中,新洋港麻虾酱披上莫奈油画配色包装,潮间带鹤米以丹顶鹤镂空礼盒亮相,黄尖菊花茶罐印着稻田艺术图案,溢价300%仍被游客抢购,2025年上半年市集带动农户增收超百万元。

传递乡村与艺术融合理念。家庭主妇于林艳在艺术村担任民宿管家的同时,学习油画创作,钻研插花艺术;村民吴正来在黑胶唱片分享会闭目打拍,感慨“活了大半辈子才懂艺术能当饭吃”。村民不再是艺术的旁观者,而成为乡村美学的共创主体。

探索流量密码,打通变现全链条

在信息时代,酒香亦需借“网”出深巷。潮间带艺术村以数字技术为桥,打通流量变现的全链条。

直播基地激活场景经济。打造短视频拍摄基地,村民出租民宿场景用于拍摄,日均收入500元,村民担任群演日均收入200元;杭州MCN机构入驻后,首批5户试点民宿年增收预计突破2万元。云端市集重构产销生态。“潮间带鹤米”通过直播间走上上海高端餐桌,艺术家复刻版画在抖音秒罄,非遗剪纸伞在“兴农市集”小程序开启预售,订单排至三个月后。“线上种草—线下体验—云端复购”模式带动2025年艺术村非门票收入占比升至77%。

国际认证撬动高端市场。潮间带艺术村通过全国首家零碳艺术村认证,亮相上海碳中和博览会。“最佳研学目的地”品牌吸引北师大附中等名校2000名师生开展湿地课程研学。艺术村不断在国际艺术舞台精彩亮相,让乡土资源与国际市场同频共振。

绿色传播拓展品牌影响。潮间带艺术村利用短视频、直播等形式展示艺术村的生态美景、环保举措和低碳生活方式,吸引更多消费者关注生态保护、践行绿色消费。村民们在参与网络营销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数字技能,更增强了生态自豪感和传播责任感。

能力提升赋能,重塑乡村新农人

潮间带艺术村积极培育村民创业能力,让村民们实现能力与责任感的双重提升。

职业化培训孵化“艺术管家”。系统举办民宿主理人培训班,62名村民通过考核持证上岗。村民张文云从普通农妇成为“省巾帼创业标兵”,带领20名女子组成的民宿团共同致富;返乡青年小丁的梵高民宿烘焙坊,孵化出3家村民甜点工作室。

技能再造赋能“新农人”。兴农手工作坊开设草编、剪纸等课程,留守妇女的作品登上上海文创展;村民摄影班学员兼职旅拍师,旅游旺季月入破万。艺术村还特别注重在职业培训中融入生态环保和绿色发展内容,邀请环保专家围绕垃圾分类、节能减排、有机农业等开展专题讲座,组织村民参观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学习绿色生产技术。

参与治理激发主人翁精神。创新修订村规民约,设立“庭院议事会”让村民自主决策。从燃气安全巡检到“美丽庭院”积分评比,从矛盾调解到文旅服务,均由村民主导。在村规民约中明确生态保护条款,设立“绿色积分”制度,对践行低碳生活、参与环境整治的村民给予奖励,引导形成绿色发展新风尚。

 

盐阜大众报/我言新闻通讯员:黄轩

图片来源:潮间带艺术村

编辑:梁鹤龄 李艳 胥文菁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