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丰区新丰镇,一家名为“百家福”的超市,因其常年坚持肉价等商品薄利销售,被当地居民亲切地称为“老百姓的暖心超市”。然而,比实惠商品更打动人的,是超市创始人何俊成及其家人跨越三十年的敬老承诺与善行传承。从1995年至今,何俊成遵循母亲教诲,逢年过节都前往敬老院慰问,累计捐款捐物近200万元,并将这份爱心接力棒传给了儿子。
一场跨越三十年的特殊“纪念会”
9月29日,中秋国庆双节前夕,大丰区新丰镇敬老院内格外热闹温馨。“中国好人”何俊成带着儿子何小静,与大丰区道德模范工作室的志愿者一同,为老人们举办以“情暖中秋共庆华诞”为主题的慰问活动。香甜的月饼、暖心的营养品、精彩的文艺节目,让老人们笑逐颜开。
这一天,不仅是老人们的团圆日,更是何俊成一家与新丰敬老院之间一场特殊的“三十周年”纪念会。时光回溯至1995年中秋,何俊成跟随母亲邹桂芳第一次走进这里看望孤寡老人。此后,无论母亲后来定居海外,还是敬老院几经搬迁,这份中秋的敬老之约从未间断。三十年光阴荏苒,何俊成从青丝到华发,将一份最初的善念,坚守成了一段动人的佳话。
一家厚道超市的“公益底气”
前夹肉6.88元,带皮五花肉11.48元……支撑这份三十年坚持的,是何俊成创办的“百家福”超市。“双节”前的超市里,人头攒动,尤其是明码标价的冷鲜肉柜前,这些堪比批发价的实惠价格,不仅吸引了本镇居民,甚至让许多周边村镇居民专程驱车前来采购。
“薄利多销,诚信为本”是何俊成简单的经营哲学。这份“厚道”为超市赢得了口碑和市场,超市的利润,则源源不断地化作了流向敬老院和众多弱势群体的涓涓暖流。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超市西北角何俊成那间拥挤而朴素的办公室,他对自己近乎苛刻,却将最好的留给了需要帮助的人。
一份植根心底的孝善传承
在敬老院,何俊成是老人们最亲的“家里人”。89岁的夏舒斌和69岁的李建顺一见到他,便上前紧紧拥抱。李建顺老人动情地说,“谁不知道钱好?但何老板舍得为我们花。”
这场三十周年纪念会,一位特别嘉宾的到来让现场温情倍增——何俊成85岁的老母亲邹桂芳。在老人们的热切期盼下,邹桂芳老人牵着儿子何俊成、孙子何小静和重孙女的手一同上台。精神矍铄的邹老太道出了善行的起源:“年轻时看到敬老院无儿无女的老人,心里就舍不得。后来我去了国外,就把这事交给了俊成。他听进去了,甚至有一年生意不好,借钱也要来看望老人……”她坚信:“我们家的福气,不是天上掉的,而是祖辈积德、代代相传的善果。”由邹老太种下的善根,已在儿孙心中枝繁叶茂。
一群好人温暖一座城
在何俊成的感召下,爱的雪球越滚越大。他牵头成立的大丰区道德模范工作室,已汇聚了各级“好人”与爱心志愿者近百名,他们的足迹遍布全区各乡镇敬老院和数百名困境儿童的家庭。就在9月28日,该工作室实施的“丰有爱·护童行”公益项目,荣获盐城市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一等奖第一名,这成为何俊成善行三十载的一份特殊贺礼。
何小静在纪念会上坦言:“我们希望有更多的爱心人士加入,以善意传递善意,以公益接续温暖。”从一个人到一群人,从一家店的厚道到一个城的温度,这场爱的接力赛,正在大丰激情上演。
何俊成一家用三十年的坚守诠释了“伟大源于平凡,高贵始于坚持。”他们手中传递的,不仅是慰问品和童叟无欺的商品,更是“诚信”与“仁爱”的宝贵财富。这份财富,镌刻在敬老院老人的笑脸上,回荡在顾客由衷的赞叹中,流淌在志愿者接续奋斗的身影里。这份温暖人心的力量,必将如星火燎原,让“好人之城,德耀盐城”的名片更加闪亮。
盐阜大众报/我言新闻记者:程兰霞 通讯员:江建新
编辑:梁鹤龄 崔治国 于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