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爷爷八十寿诞,现场摆上九层寿桃塔,老人开心、亲友羡慕,寿宴喜庆有排面。”
“宝宝周岁礼搭配‘茁壮成长’卡通花饽饽,不仅好看,寓意也好。”
“醒狮龙的眼睛得用白面点睛,这样才炯炯有神!”
10月8日上午,射阳县幸福1号公馆南门“周周花饽饽”工作室内,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王琦指尖翻飞,不到两个小时,一只十斤重的“醒狮龙”花饽饽便跃然案上——圆睁的大眼、神气的胡须、挺拔的龙犄角,左爪还踩着一颗“足球”,通体用面粉打造,既是精美摆件,蒸熟后又能放心食用。
“这是给‘苏超’球迷家的龙宝宝定制的,既应了龙年景,也为盐城足球队加油!”王琦笑着将“醒狮龙”送入蒸箱。去年龙年,他设计的多款“醒狮龙”花饽饽一经上网,就成了龙宝宝周岁宴上的热门之选;今年国庆、中秋“双节”前后,他的订单更是从全国各地涌来,秋季到春节这期间,是他一年中最忙碌的时节。
这位28岁的年轻匠人,转行之路颇具巧思。从北京高校毕业后,王琦曾在盐城经营“小明便当”,在日常经营中敏锐捕捉到市场对传统美食的需求,果断转行钻研中式面点。为习得正宗工艺,一年前他专程到山东拜师,半年前又委派母亲周彩霞到河南学习取经,将两地花饽饽技法的精髓融会贯通。如今,他不仅能制作坚果、肉松、黑芝麻等多款健康营养的中式花馍,还创新性地把面塑、雕刻、泥塑技巧融入其中,让普通面团蜕变成“可食用的艺术品”。
2024年6月,“周周花饽饽”在合德镇开业即火,核心秘诀在于“老手艺玩出新花样”。传统花饽饽多为单一白色,王琦用南瓜、菠菜汁、火龙果汁等天然果蔬汁调出缤纷色彩,既健康又吸睛;造型上则贴合现代审美,卡通醒狮、逼真玫瑰、灵动锦鲤等款式,精准戳中不同消费群体的喜好。
更特别的是,他擅长把美好寓意融入每一款作品:小孩满月、周岁做醒狮和福娃饽饽,中高考送“状元糕”“向日葵”和锦鲤饽饽,婚嫁庆典用龙凤呈祥套盒,老人寿宴摆起八层、九层的“寿桃塔”,就连情人节的巧果、新春的苹果福袋九宫格套盒,都成了传递心意的特色选择。
盐城市区一对新人曾慕名而来,希望用花饽饽打造独特的婚礼甜品台。王琦精心设计出“凤冠霞帔、十里红妆”主题作品:一米多高的摆台上,粉色主调搭配竖式“百年好合”爱情基石,飞龙彩凤、琴瑟和鸣盘旋上下,所有元素全由面粉制成。婚礼当天,这个“中式甜品台”成了酒店最亮眼的风景,让新郎新娘收获了满场羡慕。
“花饽饽是越做越‘重’的。”王琦的这句话,道尽了他对非遗传承的理解。这份“重”,既是手艺的分量——为了创新造型、优化口感,他曾试遍10多种面粉,反复调整原料比例和塑形技法;也是责任的重量——如今他不仅承接订单制作,还敞开工作室收徒,半年多就和母亲一起培养了五六名学徒,部分学员已走进市区职业学校,将这门手艺传递给更多青少年。他还把制作过程、成品摆台等拍成短视频发布在抖音、小红书、微信视频号等网络平台上,很快收获十几万粉丝,让更多人通过镜头见证面团“变身”的神奇,爱上这门非遗技艺。
作为中国传统可食用面塑非遗项目,花饽饽集营养、美味、观赏于一身,在山东、河南等地的定制款单价可达3000元。考虑到本地消费需求,王琦将盐城的单品价格控制在1000元左右,让更多老百姓能尝鲜非遗美味。
开业至今,工作室已研发出数十款产品,目前正常流通的有20余款,其中醒狮龙、寿桃塔、萌宝生日礼九宫格、龙凤呈祥套盒常年占据热销榜前列,尤其醒狮龙、醒狮蛇成了消费“新宠”。产品不仅销往射阳县城及周边乡镇,还覆盖盐城市区、盐都、建湖、阜宁、滨海、东台等县(市、区),甚至卖到苏州、山东等地,月销售额稳步攀升。
“每一款产品大小、克重、卫生都有严格的标准。”51岁的周彩霞有着多年食品安全工作经验,每天从原辅料进货查验、生产过程控制,到出品前检验、客户现场摆台,忙得脚不沾地。在制作现场,配料、搅拌、压面、捏制、醒发、成型、蒸熟、冷却、速冻……每一步几乎都靠工人纯手工完成。
为守护舌尖安全,工作室从原料清洗到包装运输严把质量关,配合先进检测、化验设备,对每个产品的每个批次严格检测并留样;面粉、红豆、南瓜、菠菜等原辅料,大部分从大超市采购,以保障供货数量和产品质量。
“一款精品从构思到成型往往需要一个月,但看到大家收到时的开心模样,就觉得所有付出都值!”王琦说,他的目标是把花饽饽做成食品、面塑产业,让这门传承几百年的非遗更贴近现代生活。
如今,在盐城的餐桌与庆典上,花饽饽不再是遥远的非遗符号,而是承载着营养健康与夙愿祝福的“舌尖美味”。像王琦这样的年轻匠人,正用创新与坚守让老手艺焕发生机,让匠心非遗带着独特的“盐城味道”,走进更多百姓的幸福时刻。
盐阜大众报/我言新闻记者:王连杰 文/图
编辑:梁鹤龄 崔治国 于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