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盐城市响水县“仁甫巷”里,红色气息如秋日暖阳般萦绕。在中国好人周仁甫志愿服务工作站内,百岁新四军老战士周仁甫正向前来的青年志愿者、少年寻访团成员,缓缓讲述战火岁月里的革命故事,一场特殊的国庆前红色宣讲就此展开。
少年们聚精会神地听周仁甫讲:“我出生在盐阜老区的红色家庭,爹和叔叔都是地下党,我打小就帮他们站岗放哨。1940年参军那天,爹只说了一句话:‘跟着党,别当逃兵。’”入党时,介绍人李文广握着他的手说“一辈子为人民服务”,这句话他记了82年。离休后的四十多年里,他累计讲述红色故事2000多场。
最让志愿者们动容的,是周仁甫老人患前列腺癌中晚期时,医生反复嘱咐他卧床休息,县里中小学来请他讲党史,他硬是用长衫遮住导尿袋,撑着讲台站了一个多小时。“比起牺牲的战友,我这点苦算什么?”周仁甫总这么说。生活中的他格外节俭,衣柜里的衣服缝了又补,袜子磨破脚跟仍继续穿;但对需要帮助的人,他却毫不吝啬:不仅持续捐款用于修桥铺路、博爱助学、扶贫济困,还设立“仁甫奖学金”帮助贫困学子圆求学梦;2016年,他悄悄签下器官和遗体捐献协议,朴实的话语里满是赤诚:“烧了可惜,捐给医院做研究,也算最后一次为人民服务。”
工作站里的暖意,从来不是一个人的独行。站长蔡丽萍是最早接过老人精神火种的人,她总说:“周老不是在讲故事,是在把红色根脉往我们心里种。”2021年初,为了让更多人听到这些红色故事,中国好人周仁甫志愿服务工作站牵头开通了“落霞满天”公众号和“中国好人周仁甫抖音号”。后来,《百岁中国好人宣讲百年辉煌党史》项目参加盐城市志愿服务项目大赛,站在台上的蔡丽萍哽咽着说:“五分钟太短,装不下周老40多年的志愿路。”
最动人的图景,是跨代际的精神接力。10岁的顾梓航是响水县银河路小学学生,同时担任响水县仁甫・梓航星火传承志愿服务大队大队长、仁甫・梓航铁军红色文化寻访团团长。7岁时,顾梓航就跟着周仁甫爷爷参与公益,成了全县年龄最小的“全民阅读推广大使”。三年多来,他带着队员们寻访红色场馆、宣讲红色故事,2024年还被江苏省少工委表彰为“江苏好少年”;他还将红色宣讲内容翻译成英文,参加2025青少年儿童艺术大会暨第十一届“曹灿杯”香港站朗诵比赛,一举获得金奖。
在响水县小尖镇姜圩村,村民们熟悉的“胡大姐”胡锦素,也是被这团火种温暖的人之一。2006年,胡锦素的丈夫突发脑溢血,留下严重后遗症。她一边悉心照料丈夫,一边萌生想法:要丰富村民精神生活,也让丈夫常能看到演出。于是,她决心筹建文艺宣传队——没有资金,就拿自家种地攒下的积蓄;没有场地,就腾出自家的房屋和塑料大棚;哪怕条件再简陋,也从未想过放弃。
全国劳动模范姚开标听说这事,不仅捐出自己的工资,还跑遍镇政府、村委会协调资源,请来专业老师指导。就这样,响水县小尖镇新时代文艺宣传志愿服务大队正式成立。后来,这支队伍编排出300多场惠民演出,还被评为“江苏省优秀群众文化团队”。
作为中国好人周仁甫志愿服务工作站名誉副站长,姚开标先后牵头成立“张集关工委关爱留守儿童志愿服务队”“胡大姐邻里互助志愿服务队”“农民蓝盾禁毒志愿服务队”“农民文明交通志愿服务队”等多支队伍,和小尖镇170多名军烈属、五保户、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特殊人群结成帮扶对子;还常年开展禁毒宣传、文明交通等志愿服务,培树出“胡锦素式”劳动模范、响水好人、孝老爱亲之家等一大批先进典型。他本人也被表彰为“全市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
灌河的水静静流过,把周仁甫和传承者的故事带向远方。这里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有百岁老兵的坚守、普通村民的执着、少年们的赤诚——一代代人用行动践行着“一辈子为人民服务”的约定,让这份继承了新四军革命精神的公益之魂,成了盐阜大地永不褪色的精神地标。
盐阜大众报/我言新闻记者:倪静
编辑:梁鹤龄 崔治国 蔡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