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记者获悉,2025年第三次“中国好人榜”候选人事迹展示评议正式开始,滨海县滨海港镇木楼村村民徐兆付凭借48年独自一人扛起家庭重担、守护多难之家的感人事迹,入选孝老爱亲类候选人。
今年68岁的徐兆付用近半个世纪的坚守,在平凡的生活中书写了不平凡的家庭担当。1977年,20岁的他本可像同龄人一样外出闯荡,却因家庭的特殊境况选择留下——家中有年迈的父母、大哥大嫂离世后留下的残疾侄女、二嫂意外身亡后留下的一双幼童,还有先天性智力障碍、生活无法自理的四弟。“这个家不能散”,一句承诺,成了他毕生践行的誓言。
放弃外出务工机会的徐兆付,将洗衣做饭、照料老小作为生活主旋律,靠田间劳作与打零工维系全家生计。父亲患严重风湿病,他自学按摩技巧每日照料;残疾侄女被他视如己出,悉心抚育至出嫁;二哥的一双儿女在他的呵护下长大成人。村民们无不感慨:“从没见过这么懂事孝顺的人。”
1995年父亲去世后,他更是将全部精力放在照料母亲上,每天凌晨四点起床准备流食,根据四季天气调整被褥衣物,直至2018年母亲安详离世。
对四弟徐兆和的照料,更显其耐心与坚守。四十余年来,洗衣擦身、做饭理发等细致活儿他亲力亲为,即便弟弟病情加重,时常发脾气,他也从未抱怨。2019年,六弟身患多种疾病无人照料,他立即接回弟弟悉心照料,变着花样准备符合病情的饮食,直至其康复返岗。
48年间,17000多个日夜,徐兆付省吃俭用,衣服缝补多次仍不舍丢弃,却将积蓄全部用在家人身上。这份坚守让他先后获评“盐城好人”“江苏好人”,入选“中国好人榜”候选人。面对荣誉,这位满脸沧桑的老人依旧腼腆:“我只是做好该做的事,这个家需要我,我就不能倒下。”
如今,步入老年的徐兆付仍在续写孝爱篇章。他用半生坚守诠释着传统美德,成为乡邻心中的最美榜样。
盐阜大众报/我言新闻记者:宋晓华
编辑:梁鹤龄 崔治国 徐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