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夏天,大丰区大中街道以小项目服务大民生,以公益暑托服务为纽带深度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既将其打造成纾解民生痛点的实事项目,更在实践中架起“青春与童心”双向奔赴的桥梁,通过精准服务、资源联动、成长赋能,为基层治理注入温暖而持久的青春动能。
四大主题活动:多维赋能成长
红心向党——铸魂育人的“红色课堂”
从开班仪式上的党史课堂,到非遗剪纸中的红色传承,再到民族舞蹈的欢快跃动,孩子们在沉浸式体验中重温红色历史,感悟奋斗精神。老党员的深情寄语、革命先辈的奋斗故事,让家国情怀扎根童心,在潜移默化中涵养爱党爱国的真挚情愫。
碳绿先锋——知行合一的“绿色行动”
使用环保耗材体验3D打印、垃圾分类宣教馆沉浸式体验、“变废为宝”手工创作……孩子们既是“绿色科学家”,也是“环保小卫士”,他们走进社区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将绿色低碳理念从课堂延伸至生活,在实践活动中履行“保护绿色家园”的承诺。
蓝盾护苗——筑牢成长的“安全屏障”
青年讲师团和民警同志的安全教育课堂、蓝天救援队的情景式急救教学、检察院同志的《民法典》案例课,构建起“知识+技能+法律”三维防护网。在消防站体验日中,器材展示、现场演练、互动问答这些难得的体验让孩子们对“消防安全”不再是模糊的概念,安全知识在欢声笑语中变成了实实在在的本事。
金屋奇遇——书香弥漫的“阅读奇旅”
阅读不再是静态的翻页,孩子们在书海中遨游,用想象力和行动力书写属于自己的“金屋奇遇记”。读书分享会上,稚嫩的童声交织成阅读的共鸣乐章;“时空对话”红色故事分享会中,历史的回响与榜样的力量在问答中激荡;“中医书签”互动中,孩子们巧手制作出一枚枚中医药书签,让书香里的文化根脉悄然延续。
三大保障机制:创新服务模式
三班联动强保障
三个班点立足主城区资源优势,整合多方力量,打造差异化、立体化的服务保障体系。康平路小学、幸福路小学统筹学科辅导与兴趣拓展课程,构建“课业巩固+素质拓展”双轮驱动课程体系;德润社区用好家门口的党群服务中心,实现派出所、红色驿站、消防大队等资源联动。
三项升级优服务
从“基础看护”向“深度陪伴”升级,志愿者化身“成长玩伴”,实现从“单一管理”到“情感联结”,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创造”的转变;从“普惠服务”向“精准关怀”升级,制定年龄分层“成长课程”,设置实践课程“定制套餐”;从“单方发力”向“协同共育”升级,充分整合辖区资源,实现师资力量“跨界融合”和第二课堂“无缝衔接”。
三队协同创特色
街道团工委招募28名“返家乡”社会实践大学生参与暑托服务全过程,通过组建三个志愿小组形成全过程守护体系。常驻组全程驻班,化身“安全管家”与“课程导师”,从秩序维护到知识讲解,筑牢安全与教育双防线;机动组灵活响应,支援跨班课程,精心设计音乐、体育、美术等特色课程,确保服务无缝衔接;记录组全程则负责用镜头为孩子们留存珍贵的成长记忆。
双向奔赴成长:青春童心之约
暖心陪伴中收获成长
28天的暖心陪伴,四周课程串联起80余场精彩课程活动,84名孩子在沉浸式学习体验中完成了一场多维成长蜕变。他们在“红心向党”主题周里聆听党史故事,厚植家国情怀;在“碳绿先锋”实践活动中化身环保小卫士,践行绿色理念;在“蓝盾护苗”课堂上学习安全知识,掌握技能,筑牢安全防线;在“金屋奇遇”阅读周里养成阅读好习惯,畅游书香世界。
青春实践中担当作为
28名大学生志愿者累计服务超2000小时,在暑托课堂上完成了从“学习者”到“服务者”的角色转变。他们既是课程设计者,结合专业特长开发出剪纸、科普等特色课程;也是安全守护者,每天提前到校检查场地、护送孩子上下学;更是成长陪伴者,用真诚回应孩子们的小烦恼,用镜头记录下每一个笑脸。这些实践经历让他们更加懂得民生所盼、社会需求,逐渐成为基层社会治理中一股鲜活的青春力量。
双向赋能中凝聚力量
当大学生的青春热情遇见孩子们的纯真童心,碰撞出的不仅是温暖的陪伴,更是“青年担当”与“未来希望”的同频共振,这种“双向奔赴”让服务超越了“看护”本身,成为基层治理中“人的成长”的鲜活注脚,更成为共青团凝聚青年力量、赋能基层治理的“练兵场”。
下一步,大中街道将持续深化公益暑托服务品牌建设,让暑托服务不仅成为“孩子开心、家长放心、社会暖心”的港湾,更成为“凝聚青春力量、赋能基层治理、传递民生温度”的有力载体。
来源:大丰区大中街道团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