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趣国学绘就七彩夏日
原创
我言新闻 2025-08-06 16:04

“人之初,性本善……”8月5日清晨,盐都区尚庄镇华泽书社的庭院里传来清脆童声,一场别开生面的沉浸式国学体验在孩子们摇头晃脑的吟诵中拉开帷幕。这场以“七彩假日,童趣国学”为主题的系列活动,用情景化、互动式的创新形式,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孩子们心中悄然扎根。

着汉服诵经典,让文字“立”起来。身着淡蓝色汉服的孩子们手捧《三字经》,在志愿者引导下字正腔圆地诵读,时而配合手势比划字义,时而随着韵律轻轻颔首。“原来古人读书这么有讲究!”初中生胥逸兴奋地分享,“吟诵时的节奏感,让那些难懂的句子好像突然有了生命。”主办方特意在诵读中穿插“孝亲故事小剧场”,孩子们通过角色扮演演绎“黄香温席”,在欢笑中把“百善孝为先”的理念悄悄记在心里。

玩非遗做手工,让技艺“传”下去。传统艺术体验区里,墨香与剪刀声交织成趣。书法桌前,孩子们握着毛笔临摹简单的“福”字,墨点在宣纸上晕开,宛如一颗颗文化种子;剪纸台前,红色纸屑纷飞,孩子们跟着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学习剪“囍”字、生肖图案,稚嫩的作品虽不完美,却透着对传统技艺的好奇与热爱。“第一次穿汉服、写毛笔字,原来老祖宗的东西这么好玩。”小学生范雨萌举着自己剪的小兔子剪纸,眼里闪着兴奋的光。

“国学不是老古董,得用孩子们喜欢的方式来讲。”华泽书社创办人、“中国好人”乐华泽看着热闹的场景笑着说。作为深耕基层文化传播的践行者,他坚持让国学教育走出书本,把《论语》里的道理编成情景剧,用传统扎染工艺做T恤,让孩子们在触摸、体验、创造中感受文化魅力。“我们想做的,就是让经典不再是拗口的文字,让非遗不再是博物馆里的展品,而是能融入生活的‘活化石’。”

从琅琅书声到指尖技艺,从角色扮演到文化感悟,这场充满童趣的国学活动,以最鲜活的方式,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夏日时光里绽放别样光彩。

 

盐阜大众报/我言新闻记者:陆荣春

编辑:梁鹤龄 胡丽丽 马语涵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