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当主角,乡风变样有秘诀
原创
我言新闻 2025-08-06 15:59

如何激活乡村治理的“末梢神经”,让村民真正成为家园建设的主人翁?大丰区小海镇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以“自治、法治、德治”融合为抓手,探索出行之有效的乡村治理“三件套”。

这套办法,让村里事大家商量着办、矛盾依法依规解、文明新风共同树,为乡风文明注入源头活水,奏响乡村全面振兴和谐乐章。

自治:村规民约大家定

“大伙儿看看村规咋改,能让咱都参与?”最近,小海镇江北村的党员群众围坐一起,在书记招呼下,热热闹闹地帮着出主意。小海今年瞄准村民需求,把村规民约当抓手,让大家真正管起村里事。党员带头,领着大伙儿一块干——管畜禽粪污、管秸秆禁烧、树文明新风,把政府要求和村民想法拧成一股绳。在唐中村长者食堂门口,有个特别的“超市”:米、油、洗衣粉摆得整整齐齐,墙上贴着积分兑换表。这些东西不卖,只换!村民只要参与抵制高价彩礼、不摆排场酒席、反对浪费,就能赚积分。每月张榜、每季兑换,大家都争着“赚分”。这“行为银行”让节俭的好风气在村里渐渐流行开来。

法治:解矛盾,有门道

“拖了这么多年的拆迁纠纷,多亏你们调解了,心里真痛快!”一起老矛盾,在司法、信访等部门联手调解下,双方终于握手言和。小海镇学“枫桥经验”,多个部门联动搞“融治理”,专啃矛盾纠纷这块“硬骨头”,让社会更和谐。普法也讲方法,镇里的“法律明白人”趁着党员活动和节假日,用身边事、大白话,讲清楚村民关心的婚姻家庭、集体利益、打工权益等法律。讲得实在,大家就听得进,法治根子就扎得牢。矛盾最好在源头解决。集镇区的小海村,老人多、流动人口多,事儿杂矛盾多。村里在党群服务中心开了个“舅爹爹”调解室。书记带头,天天下去找问题、化纠纷。打打“感情牌”——“给个面子”“各退一步”“都是熟人”,把“疙瘩”解开。今年工作室已处理邻里吵架、地界纠纷50多件,真正做到小事村里办,大事不出镇。

德治:文明新风暖人心

小海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宣传栏里,贴满端午缝香囊、腊八邻里宴的照片,浓浓的人情味扑面而来。新圩村举办“我们的节日”活动,人气旺得很。村民在玩里头感受传统魅力,也激发出为村里出力的心气儿。海团村把服务老人当突破口。志愿者每周上门问需求,陪老人聊天、打扫卫生,让老人家里热乎起来。小洋村党群服务中心,寒暑假成了“托管班”,孩子们学画画、跳舞、听故事,玩得开心,也解家长的难。新村村让身边好人好事发光发热,榜样们带头讲政策、做实事,帮大家伙儿解决难题。这股崇德向善的好风气,就这样在村里一点点养成了。

小海镇这片土地上,“自治”让大伙儿动起来,“法治”把矛盾理顺了,“德治”把人心暖热了。这“三治融合”的法子,像春天的雨,悄悄滋润着乡风文明的花朵,在乡村全面振兴的大合唱里,唱出小海自己的和谐调子。

 

盐阜大众报/我言新闻记者:张勇峰 通讯员:严雪芹

编辑:梁鹤龄 胡丽丽 马语涵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