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基因+智慧农耕!阜宁这场研学让少年“童”心筑梦
原创
我言新闻 2025-08-06 16:05

“阿金故里少年游,烈士地名收……”8月5日清晨,阜宁县新沟镇乡间路上,传来了孩子们清脆的吟诵声。阜宁县民政局联合市心理咨询师协会组织开展“阜小宁・童守护”公益活动,组织当地20名儿童走进红色地标与现代农业基地,让红色基因与农耕智慧在少年心中同频共振。

研学首站,孩子们来到革命烈士陈阿金的故里——新南村。这片曾名为小徐村的土地,因孕育了这位红军第三军团第五师政治委员而更名,每一寸土壤都浸润着红色记忆。大家探寻海宗村地名的由来。“‘海’为张海山,‘宗’是王宗禹,1947年他们为保护乡亲转移,与敌人殊死搏斗至弹尽粮绝。”随着工作人员的讲解,孩子们读懂了地名里的牺牲与坚守,触摸到新中国从苦难走向辉煌的脉络。

紧接着,孩子们走进金沃源育苗基地。温室大棚里的自动化设备让孩子们惊叹:遮阳网自动调节、雾化喷灌精准补水、水肥一体化系统按需供给,还有全自动嫁接机器人、智能环控系统。七环节全链条智能化生产,让孩子们感受现代农业的神奇。“栽种希望”环节中,技术人员分发辣椒幼苗和花盆。“填土要轻压,让根须与土壤亲密接触。”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10岁的小涵小心翼翼种下辣椒幼苗。

在中江种业百亩稻田,泥土芬芳扑面而来。工作人员讲述:“从靠进口到自主研发,从看天吃饭到科技种田,我们端稳了‘中国饭碗’。”田间智能监测设备让大家称奇,“它们能‘对话’土壤,指导浇水施肥。”科技兴农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萌芽。

研学的互动环节让成长充满欢声笑语。“种子实验室”里,孩子们用绿豆、红豆、玉米拼贴“禾下乘凉梦”,袁隆平院士的故事随创作流淌心间;“农技小闯关”中,“种苗配对”“食材溯源”等游戏让农业知识鲜活起来。

这场研学让红色基因与农耕智慧完美融合,让孩子们在研学中收获了知识,传承了红色基因。阜宁县民政局将持续深化“阜小宁・童守护”品牌,让更多孩子在红色精神中汲取力量,在科技体验中开阔眼界。

 

盐阜大众报/我言新闻记者:宋晓华 通讯员:陈震宇

编辑:梁鹤龄 胡丽丽 马语涵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