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心愿像种子发芽,有你守护才充满力量……”7月29日上午,响水县经济开发区灌江红校外辅导站的教室里,孩子们清脆的歌声穿透窗棂。站在门外的72岁站长王喆,望着孩子们专注的神情,眼角的皱纹里漾开欣慰的笑意。这个由他亲手创办的辅导站,5年来已陪伴532名留守儿童和特困生度过了安全充实的暑假。
2016年从响水县民政局局长岗位退休后,王喆并未选择含饴弄孙的安逸生活。在担任响水开发区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期间,他发现灌江、金湾两个社区的特殊困境:70%的居民来自农村,父母多外出务工,隔代教养导致孩子普遍缺乏课业辅导和安全监管。“看着放学后在路边追逐打闹的孩子,我总放不下心。”王喆说。2021年5月,他召集党支部成员反复研讨,最终决定创办免费校外辅导站,灌江红校外教育辅导站应运而生。
万事开头难,场地、资金、师资三大难题横在面前。王喆二话不说,将自家300平方米的住房改造成教学场所,率先捐出数千元积蓄,又动员亲友募集5万余元启动资金。他还到处寻找有可能的赞助项目,县教育局以及部分学校为他们免费提供了一些教学桌椅。一些热心公益的青年教师、大学生志愿者主动请缨,短短两个月,辅导站就建成4间标准教室,配备了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乒乓球台、羽毛球场等活动设施一应俱全。8名“五老”、5名在职教师、6名大学生组成的志愿团队,共同为孩子们撑起一片晴空。
“请党放心,强国有我!”暑假里,每天清晨,这句铿锵的口号都会在辅导站响起。王喆坚持将思想素质教育放在首位,结合“双减”政策设计课程体系:聘请老军人讲革命故事,邀请法治专家做安全讲座,开设音体美兴趣班,更把“写日记、做家务、谈理想”列为每日必修课。王喆的教育理念在留守儿童张子豪身上得到印证。这个曾见书就头疼的男孩,在听过雷锋故事、参与红色教育后,在日记里写道:“我要像雷锋那样,做对党和人民有用的人。”如今的他一有时间就看书,在外打工的父亲允诺给他买礼物时,他说不要别的礼物,买一些书回来就行。
五年来,辅导站的影响力持续扩大。站内学生坚持每日写日记、帮长辈做家务成为常态,万一国、夏玉荣等志愿者获市级表扬,王志凯等四位教师获评县级先进个人,王喆本人更是先后荣获“正能量之星”“优秀党务工作者”等称号。面对荣誉,这位白发苍苍的老党员只是摆摆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能让更多留守孩子知书明理,就是我晚年最幸福的事。”
盐阜大众报/我言新闻记者:宋晓华 通讯员:周序蒙 文/图
编辑:梁鹤龄 崔治国 王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