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全新的湿地‘吉祥三宝’靠枕”“文创定制,现场在帆布包印上自己设计的图案”……5月19日,“未来进行时”文创市集在盐城工学院设计艺术学院鸣锣开市。作为毕业季的特色活动,本届市集不仅为百余名毕业生搭建了作品展示与交流的平台,更为校园美育实践注入鲜活力量。
市集现场,500余件学生作品琳琅满目。其中大四学生张倩打造的盐城本土文化IP尤受关注。她以湿地“吉祥三宝”丹顶鹤、麋鹿、勺嘴鹬为原型,创作出“幼萌”风格文创产品:笔杆跃动鹤影,钥匙扣镶嵌鹿角,抱枕定格勺嘴鹬憨态,传递着对盐城生态的独特诠释。“我想做年轻人喜欢的设计表达。”张倩透露,导师还鼓励她将作品推荐至黄海湿地博物馆。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毕业生陈瑾将楚国青铜神兽纹样解构重组,设计出兼具实用与美感的杯垫。“想让神兽变可爱,变成年轻人能接受的模样。”她笑着展示作品。
“我们是来‘取经’的!”服装设计专业大三学生王仁硕和同学们穿梭于各个摊位,手机里记满创作灵感。这场市集对于在校生而言,俨然成了最生动的实践课堂。近年来,该学院通过与市文化馆互动共建,开发非遗美育课程。现场,盐都区面塑传承人许海根重塑传统面塑,创作出堪比动漫手办的Q版人物,引得学生惊叹:“原来非遗也可以这么潮。”布艺、葫芦烫画、糖画等非遗传承人与学子们展开跨界对话,让千年技艺在青春创意中焕发新生。
“设计必须扎根文化土壤,否则只是无根浮萍。”盐城工学院设计艺术学院院长张军在巡展时表示,此次市集不仅是毕业设计的集中检阅,更是产教融合的实战演练。张军坦言:“优秀毕业设计常因市场转化壁垒被束之高阁。我们期待更多社会资源介入,让优秀作品从展台走进寻常百姓家。”据悉,该文创市集是盐城工学院设计艺术学院连续举办多年的品牌活动,通过作品售卖、创作分享、非遗对话等,构建起创作、展示、反馈、迭代的完整链条,为我市高校人才培养注入崭新活力。
盐阜大众报/我言新闻记者:陶秋凤
编辑:梁鹤龄 李艳 杨维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