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新四军三师女兵事迹展”在南京艺术学院拉开帷幕。81块展板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全景呈现81位新四军第三师女兵在抗战烽火中的英勇事迹,让红色记忆在艺术与历史的交融中焕发光彩。新四军纪念馆、盐城工学院、滨海县委宣传部等参与主办展览,新四军老战士、新四军战士后代、高校师生、党史研究者等300余人参加开幕式。
开幕式现场,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教授盛小华,以小提琴独奏《一件旗袍的追思》深情缅怀新四军女兵王海纹烈士,悠扬琴声中勾勒出革命女性的青春信仰;美院油画专业学生赵博健现场为101岁的新四军老战士丁位西绘制肖像,笔触间凝结着后辈对革命先辈的崇高敬意。当《黄桥烧饼歌》的旋律响起,将观众带回了战火纷飞的岁月。
作为八路军115师344旅的后继部队,新四军第三师传承中央红军血脉,从平型关战役到苏北抗战战功赫赫。此次展览聚焦该师女兵群体,通过老照片与珍贵史料,揭秘她们在战争中的特殊贡献:105岁的陈克秋曾将军饷缝入背心,化身“流动抗战银行”,用生命守护革命经费;“苏北抗战三女杰”杨纯、唐棣华、李风在敌后根据地建设中展现卓越领导才能;庄淑华夫妇借祖传中医身份,潜入日军营区侦察敌情;李春华智夺的日军自行车,新四军纪念馆将其作为重要藏品,见证着敌后斗争的智慧与勇气。
风雨沧桑,当年的青春少女已成世纪老人,但她们的革命精神始终熠熠生辉。展览不仅是对81位女兵的致敬,更成为红色基因传承的生动课堂。南艺美院师生在策展过程中,深入挖掘历史细节,将专业实践与党史学习结合,让“支部+专业”创新模式在红色文化传播中落地生根。
“每一幅照片、每一段文字都是与先烈的对话。”参与布展的同学表示,年轻一代在触摸历史温度的过程中,更能感受到传承民族精神的使命。
盐阜大众报/我言新闻记者:倪静/文 通讯员:徐硕/图
编辑:梁鹤龄 李艳 张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