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春耕”忙
2025-04-11 17:09 我言新闻

4月10日清晨,太阳初升。亭湖区南洋镇盐中村成勇家庭农场育苗基地内,技术人员正通过专业仪器检测水温、PH值、溶解氧等关键参数。“我们建立了从种源筛选到出苗检测的全流程品控体系,今年已培育2亿尾无特定病原(SPF)虾苗。”农场负责人成勇介绍,这些检测合格的优质虾苗,将通过冷链物流发往浙江、山东以及省内各地的养殖基地。

暖阳洒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倒映着勤劳的身影,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水上“春耕图”。近年来,亭湖区积极构建“科技+产业”双轮驱动的水产养殖发展模式,携手知名农业水产院校,在水产养殖一线,提供从水质调控、病害防治到虾苗选育等全程专业技术指导,促进育苗经营主体培育出适应本地水域环境、生长快、抗病力强的幼苗,推动全区水产培育水平持续提升。同时,积极为水产养殖业发展引入金融“活水”,在水产养殖大户和金融机构之间搭建合作交流平台,通过简化审批、贴息补助等金融政策,提供量身定制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不仅缓解养殖户的资金压力,提振养殖积极性,还带活乡村经济,积蓄乡村振兴新动能。

“专家团队定期驻场指导,帮我们优化分级养殖模式。”盐城鹤翔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韦晓春告诉记者,在专家的技术指导下,公司新改造115个养殖大棚,通过实施精准投喂等现代技术,年产值超350万元。今年还将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投放约5.5万尾虾苗。

连日来,亭湖区农业农村局组织水产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到各镇养殖基地,实地走访40多户水产养殖大户,查看水产品生长情况,密切监测并预防水霉病和寄生虫,关注水产养殖中饲料投喂、水质稳定、病虫防治等环节,为养殖户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与改进方案,帮助他们解决养殖过程中的燃眉之急。该区农技服务中心技术服务科科长汪珺表示,会常态化开展水产养殖培训和指导工作,引入更适合本土养殖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方法,让更多的水产养殖户能够掌握前沿养殖知识,提升养殖效益。

在黄尖镇稻蛙共生示范基地,“新农人”吉云峰向记者展示其生态养殖创新实践:整齐的田间沟垄中,青蛙与水稻形成天然共生系统。“我们在黄尖镇黄尖社区承包108亩地开展生态养殖,青蛙每亩产量3000斤左右,稻谷亩产量也有1000斤左右,真正实现1+1>2的效果。年内还将建成500吨级冷链加工中心,开发即食蛙肉等深加工产品,延伸产业链条。”吉云峰介绍说,蛙类捕食害虫减少农药使用,排泄物转化为有机肥,实现稻谷品质与养殖效益双提升。

 

盐阜大众报/我言新闻记者:王谷雨  通讯员:顾善龙 文/图

编辑:梁鹤龄 李艳 徐晶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