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初,响水七旬村民沈国民在响水县六套社区会议大厅举办了一场别具一格的专场音乐会。他一人用口琴和二胡同步合奏《浏阳河》,整个演奏过程得心应手,让现场观众大开眼界。
“口琴和二胡合奏《浏阳河》是一种独特而富有魅力的音乐表现形式,能够充分展现其优美动听的特质。”响水县淮海剧团原团长王体书说,二胡的音域较宽,能够表现出深沉、醇厚的低音和明亮、激昂的高音,口琴在中高音区具有独特的音色魅力,难能可贵的是沈国民一个人将这两种乐器结合,丰富乐曲的音域层次,让听众深刻地感受到音乐的美妙和其传达的情感。
今年71岁的沈国民家住响水县六套社区双民村,1977年入伍参军,部队丰富的文化生活使他对二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80年,他因伤残退伍,回到家乡后,想学习乐器演奏,丰富大家的文化生活。
沈国民用竹筒、蛇皮、牛尾自制二胡,每天挤出时间学习,向周边名师请教。凭借勤奋和天赋,经过两年的摸索后,京剧、淮剧等,只要有曲谱,他都能演奏出来,村里的文艺演出活动都少不了他。
在演出活动中,沈国民又渐渐发现口琴的魅力,他情不自禁地迷上了口琴。凭着悟性,仅用半年时间,他又掌握口琴吹奏技能,实现二胡、口琴轮流“上岗”。
在一次文艺会演中,一位吹口琴的乐友临时缺席,沈国民突发奇想,试着独自拉二胡又同时吹口琴,但两种乐器很难“并驾齐驱”。二胡、口琴“分居”操作,分散了口手操作的思维指向和肌肉记忆,他干脆把口琴绑在二胡杆上端,这样既能缩短头和手的分工范围,又能增加自如操作的可持续性。他立即用舒缓的曲谱试奏,果然降低了二胡、口琴同奏的协调难度。
沈国民准确地把握以二胡双手单动为基础,口琴吹吸协奏为侧翼的核心技艺,跨越同步合奏的堑壑,成功练出让二胡、口琴的音阶、节奏、音准及旋律实现同奏共鸣的“绝活”。
如今,沈国民怀揣“绝技”,活跃在乡村大舞台上,各种文艺会演、跨地区文艺调演、农家娱乐喜庆活动经常留下他的身影,深得群众喜爱。
盐阜大众报/我言新闻记者:宋晓华文/图 通讯员:杨者军 周序蒙
编辑:张伟伟 李艳 王祯